随声附和成语讲解,随声附和成语讲解***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3-29 13 0

随声附和成语故事?

相传战国时期,有个叫做齐宣王的君王,他很喜欢听人夸赞他。一次,他召见了一位名叫苏代的大臣,询问他对自己的评价。苏代为了讨好齐宣王,毫无原则地随声附和称赞君王英明神武、治理国家有方。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又问苏代对自己的缺点有什么看法。此时,苏代又毫不犹豫地随声附和说:“陛下的确有一个缺点,就是过于喜欢听人夸赞,容易自我陶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随声附和是不明智的行为。有时候,为了讨好别人或者迎合别人的意见而不考虑事实和真相,只会让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更加不好。相反,只有坦诚和真诚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随声附和的成语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井底之蛙”。
讲的是一个蛤蟆仅仅生活在井底,眼界狭窄,没见过天外之物,以为井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又一只蛤蟆跳了进来,嘴里说的是天边的美景和远处的宏伟建筑,但是井底之蛙并不相信,认为对方是在吹牛。
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过于坚信自己的见解而视他人的看法如无物。
如果你固执己见、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如同井底之蛙,看到的不过是一井之水。

随声附和成语讲解,随声附和成语讲解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随声附和是指在听到别人说话后,立即回答同样的话或者表示同意,这种行习惯被称为“随口应答”或“顺口说话”。而“随声附和”的成语来源于《左传》,故事如下:

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个官员叫做孟尝君,他曾经劝说君主让出一些重要的领土以求得齐国的支持,但是却被其他官员反对。于是,孟尝君垂头丧气地离开了王庭,找到了他的好友管仲,倾诉了自己的不满。管仲安慰他说:“你和大家的意见不同,并不代表你错了。”孟尝君高兴地表示同意,这就是随声附和。

从此以后,“随声附和”成为了表面上与别人发生共鸣但实际不具有主见、容易受他人影响,以及过分讨好的行为,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讨好别人而毫无独立思考和个性的人。

随声附和成语讲解,随声附和成语讲解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以因为随声附和这个成语有一则关于孔子和他的学生曾参的故事。
当孔子听曾参说“望闻问切”这个词时,他对曾参的才华非常欣赏,并赞许他为“随。
句之美,附。
声之实”,意思是能够欣赏到好句子的美,并且掌握好声音的实际技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仅要听到别人说话,还要学会附和,那么就会更受人欢迎,在社交中更有优势。

随声附和的成语故事有很多,比如《狗咬吕洞宾》、《顺手牵羊》等。
其中,《狗咬吕洞宾》的故事是这样的:宋代著名道教家吕洞宾空门禅师,每逢走过少林寺时,总是对寺内的“狮子”门神腰间的铁环顺手拍一下,口中说:“狮子开口,真是英雄!”一日,吕洞宾又经过少林,照例顺手拍了拍门神腰间的铁环。
这时,一条狗突然冲出来咬住了他的腿,吕洞宾并没有喊疼,只是笑着说,“这只狗倒是真有‘狮子’的勇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随声附和是一种谦虚的表现,但也要避免盲从跟风。

形容“附和”的成语有哪些?

1、

随声附和成语讲解,随声附和成语讲解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随声附和 [ suí shēng fù hè ]

和:声音相应。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出 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2、

人云亦云 [ rén yún yì yún ]

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出 处: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