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得志天理难容,小人得志!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06-05 5 0

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

刘邦的老父亲,从来就没有向刘邦行过跪拜之礼,也就谈不上什么尴尬了。

说起来这位刘太公,算得上是历史上排的上名的***儿了。他自己没什么成就,一生就是以农业生产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好吧,说白了就是农民。但是他的儿子刘季,也就是刘邦,起身泗水亭长,提三尺之剑在秦末乱世之中,剪除群雄,最终创下了辉煌无比的大汉王朝,刘邦也从一介草民,直接跃升为九五皇帝之尊。这就不得了了,刘邦是皇帝,但是他刘太公,是皇帝的老爹,别人眼中高高在上的皇帝,到了他跟前,都得恭恭敬敬地叫上一声“爹”呢。

所以,一开始不是刘太公去拜见刘邦,而是刘邦去拜见刘太公。毕竟父子的关系摆在那,老太公之前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刘邦这就郁闷了:这人前每个人都跪拜我,称呼我为皇帝,但来到老太公这,自己得恭恭敬敬的不说,还时不时得下跪行礼,虽然说老太公是我老爹,给自己老爹行礼也是应该的,但是怎么感觉这么变扭呢?

小人得志天理难容,小人得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老太公这时候正乐呵呵地享受着儿子带给他的荣华富贵,还没心思考虑其他的呢。这时候,他旁边的一个管家就和他说了:老爷子你这么做是不对的,早晚恐怕地位不保啊。虽然说刘季是你的儿子,但是他现在成为了皇帝,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整个天下都是他皇帝的,所有的人都是他的臣子。您老现在乐呵呵地看着皇帝来给你请安,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你也是他的臣子呀,怎么有让皇帝给臣子下跪的情况呢?久而久之,皇帝嘴里不说,心里也会不满的,到那时估计你的苦日子就要到了。

老太公也是一点就通的人。于是,刘邦再去拜见的时候,他就系着干粗活的围裙,手里拿着扫帚,站在路边恭候着刘邦。刘邦见到这种情况是大吃一惊,慌忙来搀扶老太公,而老太公则推脱说不敢因为自己而废除了君臣之礼。好吧,老人家也算是有心了,刘邦回来之后,召集百官,共尊刘太公为太上皇,这样,刘邦再去拜见时,因为算是小皇帝拜见老皇帝,也就不那么尴尬了。这也是刘太公为刘邦做的最低的姿态了。

所以,刘太公是没有跪拜过自己的儿子的,这一点应该点清。

小人得志天理难容,小人得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全文完)

中国古代社会非常讲究***纲常,且孝道一直作为统治者考核官员的重要依据,在汉朝尤为重要,如举孝廉制度。一个人登上皇帝的位子,天下的臣民则都是他的儿子,而他则被称为“君父”即使他的父亲也不得不行跪拜之礼。但是大多都是子承父业,老皇帝去世后儿子继位,即使是禅让老爹之前也是皇帝,所以及见面儿子还是得跪父亲,但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刘邦。古往今来就刘邦一人是自己登基为帝,老父亲还是活着且是个平头老百姓。那刘邦称帝,父亲行跪拜之礼时是怎样避免场面尴尬的?

我们经常咋***剧中看到群臣叩拜皇帝的场景,这个制度虽然流传了很久,直到清朝灭亡才废止,其实跪拜之礼也不是从远古、先秦就有的,这还得从痞子皇帝汉高祖刘邦说起。话说,汉高祖五年,刘邦平定天下在定陶登基为皇帝,他就寻思着废除秦朝那些苛刻的法令,

小人得志天理难容,小人得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免得再引起汉家天下动荡,但是废除法令之后又不能显示皇帝高高在上的权威,况且更随他一起打天下的人都是武将,又没几个文化水平高可以帮他出主意的人,正当他发愁的时候一个人毛遂自荐的来了。

这个人叫叔孙通,伶牙俐齿很会说话,也很会看风向,从秦末天下大乱到刘邦定陶登基,短短四年多的时间,这家伙从投靠秦二世到,陈胜吴广、项羽、最后是刘邦,前前后后投靠了十几个诸侯,最终在刘邦哪里成了汉朝儒家的一代宗师。

刘邦废除秦朝法令后,就令叔孙通制定一套礼法,要简单易学,《史记•叔孙通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叔孙通在得到这个任务后,就跑到鲁地招募了三十多个儒生,加上自己一百多号***,组成了一个编纂队伍,吸收秦朝及商周时期的礼法,制定了一套符合刘邦统治朝臣的礼法,既简单好学又不失帝王威仪。

叔孙通编好后请刘邦去检查一番,看看是否满意,《史记•叔孙通传》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刘邦看后非常满意,便令群臣排练学习这套礼仪,也就从这时候开始有了跪拜之礼。

在跪拜之礼朝廷上下学习之后,有一个人没有参与其中这就是刘老太公,虽说这刘邦有些吊儿郎当但人还是很孝顺的,每五天去刘老太公哪里朝拜一次,行老家的父子礼。《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

刘邦的爹人称刘太公。作为中国第三个皇帝的亲爹,刘太公是挺尴尬的。

第一个尴尬,儿子是皇帝,刘太公却不是。

太公的妻子人称刘媪,前面和太公已经生了两个儿子。有一天,刘媪在河边淘米,一阵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有人就看见***盘在刘媪身上。刘媪回家后,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刘邦。

这些屁话都是刘邦当上皇帝以后阿谀拍马的人胡说的,刘邦为了显摆也承认了。可这样一来,太公就尴尬了,明明是自己生的儿子,可儿子却说自己的爹另有其人,那到底太公算哪根葱?更有甚者,左邻右居街坊中的不肖之徒暗地里都说太***顶绿油油的,太公还没地儿说理去。

第二个尴尬,太公对刘邦可是一直看不上的。

太公一家就是朴实勤劳的农民,就知道老婆孩子热炕头,本本分分过日子。四个儿子,老大刘伯、老二刘仲除了种地,三脚踢不出一个屁。太公带着老大、老二勤劳耕种,算是迈入了富农的行列,就省吃俭用的供老三刘季、老四刘交读书,满指望两个小的能出人头地,广大老刘家的门楣。

刘交也是老实孩子,读书读的真好,有学问。老三刘季,也就是刘邦可就不行了,简直就是个祸害。读书没见有多好,倒是交了一帮狐朋狗友,山南海北的到处乱逛,还曾经跑到离家几百里外的汴梁城,想要当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是什么人,那是天上的人,那里是泥腿子能攀上的?果然,只看到刘邦瞎折腾,没看到他有什么出息。钱糟蹋了不少,还净惹祸,官府动不动就来家抓人,老婆孩子爹娘老子都吃挂落吃牢饭。

首先说一下,刘邦称帝后,刘邦的父亲并没有给刘邦行跪拜之礼,而是用了“拥篲迎门”的礼节迎接刘邦。

拥篲迎门是古代的一种礼仪风俗,篲是扫帚的意思。古代重要的宾客前来探访时,主人家会打扫干净屋子,然后拿着扫帚,在门外躬身相迎。以此表示屋内和院落已经打扫干净,可以迎接贵客来访。

刘邦的父亲名叫刘刘煓[tuān],史称刘太公。而刘太公一生摊上了刘邦这个儿子也不知是幸还不是不幸。

刘太公本是沛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有四个儿子,除了老三刘邦之外,各个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而且每个人都勤劳能干。反观刘邦,既不种地,也没有其他营生,整天游手好闲,还经常到哥哥嫂子家蹭饭吃。最要命的是刘邦偌大的岁数,连媳妇儿也没有讨上一个。

看到不成器的刘邦后,刘太公也非常着急,所以逮住机会就会数落数落刘邦。后来刘邦成为了汉王,和项羽展开争霸,当时秘密派人准备把刘太公和接到关中,结果被项羽发现,所以倒霉的刘太公成为了项羽的人质。

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对峙中,项羽把刘太公放到一个很大的案板上。威胁刘邦说,如果不投降,就把你老子炖了。刘邦这时不急不慢的说了一句:“我跟你是结拜兄弟,如果炖了我老子,就相当于是你老子,所以吃的时候记得给我一碗。”估计此时的刘太公内心是崩溃的,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一定后悔生了刘邦。不过幸好的是,项羽并没有真的动手。

刘邦战败项羽之后,高高兴兴的把刘太公接到了皇宫中,还对刘太公炫耀说:“以前您经常看不起我,现在我挣下的这份家业如何?”刘太公因此对刘邦大加赞赏。从此之后刘邦锦衣玉食的伺候着老爹,而且为了表示孝顺,隔三差五就会到刘太公的宫中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