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以为拿高分的前提是在保证高效拿到基础题得分的同时尽力去拿到难题的分。按照我们高中数学老师的说法,一卷的时间分布大概是这样的:1、选填题40到45分钟(基础题一共花20分钟,基础题是选择题前10道和填空题前三道)2、三道基础大题(函数或三角、立体几何、概率统计)加一道选修题各8分钟。即32分钟。3、解析几何及最后的导数大题各二十分钟左右。(如此算来,解几和导数的时间应该是够了的。)
当然,最开始对于我们这些考生来说,40分钟完成选填题是有些勉强的,所以当初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限时训练选填题(班里安排大概每天一到两次,有时自己也会做),为求做出一种题感。长此以往,即使只花了40分钟,班上大部分人也是基本上不错或是错一个,为后面的大题提供了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是四道基础大题,这类题基本就是套模版,就是练出一种肌肉记忆。(当然审清楚是必须的)比如立体几何,几乎没有什么是建系解决不了的(第二问)所以我一般一上来就开始建系。当然也有其非常精妙神奇的一般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为一般考生节约了大量的思考时间。
一般来说,如果你还有其他科目想要发展,练习这些内容应该足够了。(当然还是要保证一天一道解几或导数的练习量,限时20分钟。练习的题目以真题为主,但不限于全国卷。据我们数学老师所述,有些高考命题老师会在命题时参考某些省份往年的题目。)因为如果你能保证基础题全对,然后选填的难题部分***设你错了一道扣了五分,导数第二问没想到扣八分,解几步骤扣了一两分那你还是能保证135分的。
如果你其他科目已然登峰造极了,那么你可以考虑集训解几和导数,归纳下题型什么的。我们当年是数学老师比较厉害,帮我们归纳各种题型。集训的话,可以先考虑解几,记得当初有大佬把解几时间压缩到8、9分钟的。至于导数,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不过要通过大量题的积累进行归纳。我个人印象比较深的是一类叫极值点偏移的题目哈哈。至于一些比较怪的题目(比如14年的湖北压轴题)那就只能看缘分了。。
首先“双基”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数学要上一个台阶最关键是注要数学思想的培养,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分类讨论的思想贯穿在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把知识具象化等等。
这个问题有些笼统,取决于你的现状和你想达到的目标。如果你以后想从事理工科,现在才是高一学生,那么可以从长***,先真正的来学一下数学,了解初等数学的来龙去脉,这门学问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处理问题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为什么要引进这些数学概念,主要的标志性成果(定理)是什么,是如何得到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总之,真正去了解数学,把它做为一门学问来学,多读一些初等数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先熟悉理解它,把数学基础打牢,高二下学期开始再把重点放到做题上来,有了前面的基础,做题会更有针对性,会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解,这是一种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目前绝大多数教育都是功利性的,高一就开始以做题为主,把题目分成很细的类型题型,让学生大量模仿练习,照葫芦画瓢,类似于马戏团对动物的训练,虽然会做题,其实根本没学懂,也体会不到数学的内涵。
如果你已经高三了,只好临阵磨枪,先把课本完整读一遍,把里面的习题例题都做一遍,然后大量刷题吧,先刷往年高考题。
我在优酷***上放了几个***,具体示范了如何学习掌握绝对值,三角函数等基本概念,供参考。搜索“逸才数学课堂”,然后点下面的“自频道”。其他知识的学习也类似。
举个全国2013年高考数学卷中的一个例子,已知4=a^2+c^2-√2ac,求2ac的最大值。一般学生:a^2+c^2≥2ac,得2ac≤4+2√2,当a=c时,2ac=4+2√2为最大值。
好一点的学生,反之也成立,即自己主动去证明2ac=4+2√2为最大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c .
老师需更进一步,心里要清楚为什么a=c时2ab=a^2+c^2取最大值,虽然上面给出了证明,但并没有道出背后的真正原因。限于篇幅,可参考我在优酷***的讲解。里面有些口误笔误,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