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的意思,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的意思解释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6-21 7 0

“天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和“知行合一“是一个意思吗?

我觉得不是一个意思,按字面意思来翻译,天即道,就是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道法自然,就是顺应其规律自然而然的发展,这是天地万物都有的自然规律,顺应天性,知行合一说的是人,在认知过程和实践过程是相辅相成,应该相结合起来,在理论的基础上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这是不同的概念

天道中这句话的原词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是将***、道家、佛家的三家思想统一来说,何为道?道即是规律,不以人的客观存在而变化,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道法自然就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发展,万事万物都逃不脱这个规律。

知行合一是明代大家王阳明所提,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知是指了解,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是告诉我们应该了解规律、依据规律而行,根据道来处事行为。

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的意思,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的意思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者有区别,一个是讲万物有自己的自然规律,一个是说依道而行。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这不是一个意思,天道自然是整个多维时空的状态描述,是不受任何外力所干预而改变的能量状态,而知行合一,是一种思维意识和行为心理的相互关系,将思维意识与所行事物之间有效的链接,形成整体的意识思维与行为。

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的意思,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的意思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是一个意思。

《天道》阐述的是“人道”。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命运”、人的命运。

命运通常被理解为冥冥注定,一个看不见的宿命主宰,而作者显然不是这样唯心的理解。有点类似萨特、加缪的存在主义思想,作者把命运归结为选择。人的一生有无数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命运走向。以自然规律为商业选择的参照,其实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的意思,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的意思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具体到电视剧中,三组类型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以丁元英、韩楚风为代表,是一种强势价值观的选择,在一个竞争的时代不逃避竞争,在社会规则之下只须阳谋,崇尚一种思维方式、价值观的超越,所以韩楚风能在集团上位,丁元英能成功使乐圣集团坠入彀中。第二组是叶小明等三位发烧友,他们选择了商战但逃避了责任而中途退缩,原因就是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简单思维的方式,以至于失败一无所获。第三组是餐馆老板那样的道家思想,简朴节制,不选择丛林竞争而是无为。

“如来”的意象通常是“觉悟”,一种洞悉人性世情而能够正确选择的主观意识。一悟皆是如来,这也是佛教尤其是中国禅宗的理念。剧中够的着“如来”的就是丁元英,他洞悉人性、文化、政治等规则(即道),他是觉悟者,是道的化身。

“道”不是道家,也不是道家思想,而是规则,商战的规则就是丛林法则这毋须讳,得“道”源于觉悟。

“知行合一”简单了些。

知行合一。就是知见和行为保持一致,思想和行为保持一致,代表一种非常真实的状态,所说的和所做的完全一致,没有区别。

天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是说这个世界的本质,天,道,自然,如来其实都是一个东西,自然而然,法尔如是,这个境界是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也不可能通过语言让人明白,这是要靠悟

心外无物知行合一意思?

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