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就是精妙的语言像晶莹圆润的成串的珠子,接连不断。形容口才好,语言十分精彩。
读音
[miào yǔ lián zhū]
引证
刘绍棠《村妇》卷二:满嘴跑舌头,妙语连珠,妙趣横生。
例句
钱先生的谈话妙语连珠,充满了风趣,而又回味无穷。
近义
出口成章 妙语解颐
反义
“妙语解颐”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代文学家周密的《癸辛杂识》中,原文为“妙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后来被人们加工演绎为“妙语解颐、利于行者”。意思是说,有时候聆听一些不太舒服的话语,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就像苦口良药能治疗身体一样。这句话成为了人们常用的谚语,传颂至今,成为了中华文化瑰宝之一。这句话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颠覆常规的思维方式,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突破口,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妙语解颐”一词出自于《论语》中的“子路曰:‘衣敝韫袍,与衣狐貂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子曰:‘其恶之与?抑与之与?’子路曰:‘其与之与。’子曰:‘顾名思义,难于其兴也!’”这段对话中孔子用妙语解释“由”的态度问题。由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或品德,此处表示即使一个人穿着破旧,与穿着豪华的人并立也不觉得惭愧,这其实就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孔子则从“与之与”的表述中翻译出“与得好”与“给得好”的不同含义,呼号须“顾名思义”,不要弄反了。因此这句话成为了常用的表示善于解释问题、词义的妙语。
意思是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汉书·匡衡传》:“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