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纣为虐者的下场怎么样,助纣为虐者的下场怎么样了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28 13 0

殷商大太子“替天行道”加入伐纣大军,为何最后被姜子牙赐死呢?

在面对亲情和正义时,我们常说要大义灭亲。殷商太子在正义和亲情面前,忘记初心,忘记使命,做了为家族和个人谋私利的牺牲品。既然你做了错误的选择,那么为你的错误选择付出代价就是一个必然结果。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被叛,违背了当初的誓言。

封神榜这段故事也不必多说,主要是其母姜皇后为妲己所害,自己连同弟弟为父王不容迫害,后为无始天尊门人广成子所救,后学成受师命下山助周灭商,他到好来了个助纣为虐。

助纣为虐者的下场怎么样,助纣为虐者的下场怎么样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像这种在亲情和大义面前不分、残害同门、欺师灭祖之人,想必有这个结局也不意外。

孙之獬死前浑身被刺遍针孔插满猪毛,最后被凌迟而死,你觉得这样做过分吗?

《研堂见闻杂记》中有详细记载:“……于是削发令下,而中原之民……江南百万生灵,尽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

孙之獬天启二年中进士,后因依附阉党被罢职归家。清军入关后,孙之獬投清,因镇压起义,被诏入京。

助纣为虐者的下场怎么样,助纣为虐者的下场怎么样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清军刚入关,天下未定,剃发之事并没有强求,允许明朝降臣穿明朝服饰上朝,满、汉大臣各站一朝,孙之獬为了获宠,便剃发易服,站到满臣那边,但是满臣瞧不起他,他又站回汉臣这边,但是汉臣也瞧不起他。他恼凶成怒,上表皇帝让***剃发,为了激怒统治者他还说:“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清廷于是下令剃发,并写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告示,剃发是***不能接受,大家都奋起反抗,最后生灵涂炭。孙之獬为一人之利,置民族于不利,就连吴三桂当年都劝阻过多尔衮的剃发令,孙之獬这个败类为了自己的富贵,真的是什么都做得出来。

顺治三年,山东爆发了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孙之獬此时在家,起义军将他活捉,游街示众,人们在他身上刺满孔,插上毛,然后斩首示众,暴尸痛衢,消息传出,***拍手称快。

孙之獬这个在历史上充满了争议的人物,稗官野史中他是“剃发令”的首倡者,造成万千平民死于改辫易发,正史中他也趋附阉党,率全家投降清朝。他虽然是为了讨好清朝,但是招抚江西,使得江西免于战火,也算略有功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惨死的孙之獬。孙之獬的的残忍死法建议清朝时文人笔录中。

助纣为虐者的下场怎么样,助纣为虐者的下场怎么样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孙之獬其人

孙之獬,看到这个名字,或许“獬”字是对大家最过吸引的字了。獬是我国古代的独角兽,辨明是非,弘扬正义的代表。孙之獬名字的期望中自然含有这层意思。但是孙之獬中进士后,似乎并没有按照这一层意思来走,反其道而行之。

趋附阉党,沦为笑柄

孙之獬考中进士入朝为官,正值魏忠贤阉党横行朝野的时候。孙之獬作为读书人,不屑于东林党群体,趋附于魏忠贤,当官的日子过的极为舒坦。魏忠贤当朝为了美化自身团体,编写《三朝要典》。崇祯皇帝继位后,下令销毁这个与史不符合的阉党遗产。孙之獬受过阉党恩惠,抱着《三朝要典》痛哭流涕。他选择哭泣的地点还是读书人要地太庙。孙之獬的行为为人所不耻,沦为天下读书人笑柄,自己也被削职。

投降清廷,率先留辫

清军入关,孙之獬率领全家主动投降。当时率先留辫的一群人里就有这孙之獬的名字。在一些文人记载和笔录中孙之獬成为“剃发令”的首倡者和推动者。为求的富贵,他上书多尔衮,在剃发令上要要天下从公,不是公从天下。就这样多尔衮,顺治帝推行剃发令,当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就在血与泪的历史中剃发留辫。剃发令在当时造成的流血***,到今天都让人汗毛倒立,不忍卒读。留发不留头,太残忍。即使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都曾上书劝清廷废除此令。

被贬归乡,横死通衢

虽然在《清史稿》中简单提了一下孙之獬招抚江西,但是孙之獬还是被清廷以久任无功而解官。孙之獬回乡正好赶上了家乡山东农民起义。当时人们对孙之獬恨之入骨,闯入孙之獬家中,将孙之獬绑起来示众。因为孙之獬上书剃发令,怒急的农民军用***孙之獬全身,并在针孔植入毛发,最后将其肢解。孙之獬横死,消息传回朝廷,清朝无任何表示。

孙之獬一生汲汲营营,趋附阉党,投降清廷,最后落得如此凄惨。要说可怜和过分,纵观他这一生行为,光提倡“剃发令”一条,在当时来说,只能有这样的遭遇吧。

文/红雨说历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马上删除。

明清易代之际,出现了很多臭名昭著的汉奸,他们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不惜卖国求荣、为虎作伥,做出了恁多卑鄙***之事,令世人恨不得对他们食肉寝皮。在这些人当中,罪孽尤为深重的,莫过于向清廷献上一条毒计,致使数百万同胞横遭杀戮的孙之獬。那么,孙之獬向清廷献上怎样的计策,以至于最后落得被虐杀的下场?

孙之獬字龙拂,山东省淄川县人,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踏进仕途后便依附于大宦官魏忠贤,由此得以出任翰林院检讨、顺天府乡试正考官,任职期间以诬陷良善、厚颜***而著称,深为士林所不齿。崇祯帝即位后赐死魏忠贤,而作为“阉党”成员的孙之獬也被革职还乡,直到明朝灭亡都没能再得到任用。

孙之獬在家赋闲16年时间,并没有反思自己的罪过,而是整天怨声载道,对明朝逐渐充满失望和刻骨仇恨。所以,等到满清刚一入关,孙之獬便和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辫、换上了满装,跑到北京求官做。此时,执掌朝政的摄政王多尔衮虽然看不起孙之獬,但出于笼络人才的需要,还是任命他为礼部侍郎。

满清入关后,由于南方还存在强大的抵抗势力,所以很有必要笼络明朝遗臣,以此来稳定局面。为此,多尔衮曾发布命令,凡是入关后投降的明朝官员,可以穿着原有的衣冠,并且不需要剃发,只是为了显示民族区别,才让他们和满族大臣各站一班。对于这项决定,满汉大臣均未提出异议,直到孙之獬上了一封奏折,才改变了这种局面。

原来,孙之獬在清朝出任官职后,为了攀结满洲权贵,竟然主动穿戴满族的服饰,并在上朝时向他们的班列靠近。但满洲权贵根本瞧不起孙之獬,哪里允许他加入本方班列之中?孙之獬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想回到汉族大臣的班列,但同样被鄙夷他的同僚所排挤。孙之獬进退失据,实在狼狈至极。

完全不过分,孙之獬就该扒皮抽筋。他被杀死后,当时的人都打心里高兴,顾炎武还专门写《淄川行》以贺。顺治帝打算抚恤他,但是被其他官员劝罢。

至于孙之獬造成的祸害,《研堂见闻杂记》中有详细记载:“……于是削发令下,而中原之民……江南百万生灵,尽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

孙之獬天启二年中进士,后因依附阉党被罢职归家。清军入关后,孙之獬投清,因镇压起义,被诏入京。

当时清军刚入关,天下未定,剃发之事并没有强求,允许明朝降臣穿明朝服饰上朝,满、汉大臣各站一朝,孙之獬为了获宠,便剃发易服,站到满臣那边,但是满臣瞧不起他,他又站回汉臣这边,但是汉臣也瞧不起他。他恼凶成怒,上表皇帝让***剃发,为了激怒统治者他还说:“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清廷于是下令剃发,并写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告示,剃发是***不能接受,大家都奋起反抗,最后生灵涂炭。孙之獬为一人之利,置民族于不利,就连吴三桂当年都劝阻过多尔衮的剃发令,孙之獬这个败类为了自己的富贵,真的是什么都做得出来。

顺治三年,山东爆发了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孙之獬此时在家,起义军将他活捉,游街示众,人们在他身上刺满孔,插上毛,然后斩首示众,暴尸痛衢,消息传出,***拍手称快。

先更正一下题目,最终孙之獬(xie)没有被凌迟处死,而是被斩首示众后,暴尸街头了。

关于这个做法,越关认为,一点都不过分,而且还太轻了。即便是上述的惩罚,也抵消不了他犯下的罪过。所以,最终的结论就是对孙之獬(xie)的惩罚还是太轻了。

明末清初之时,汉奸多不胜数,诸如吴三桂、洪承畴、范文程等人。即便是他们所有的人加起来,也不及一个孙之獬的危害大。

孙之獬,山东淄川人,天启年间中进士,开始了自己第一次的仕途。孙之獬成为朝廷官员后,积极的依附阉党魏忠贤,极尽谄媚。崇祯初年,魏忠贤倒台以后,下令销毁由阉党编写以排斥、诛杀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结果孙之獬不识时务,独自一人带着《三朝要典》去太庙哭诉。结果可想而知,孙之獬被打入阉党,革职为民,让天下耻笑。

这时候的孙之獬对明朝时恨透了,可是自己是一介平民,根本没有能力,所以在家闲赋的十几年,盼星星盼月亮的期待着满清的军队入关。

最终过了十几年之后,年过半百的孙之獬盼到了清军入关。在山东的孙之獬,听说了清军入关的消息后,立刻带头和家人奴仆剃发易服,在山东等待迎接满清“主子”。

清廷刚刚入关,根基不稳,看到摇尾乞怜、剃发易服,而且又曾经做过几年官的孙之獬主动投降,所以为了收买人心,便收下了他,而且还顺带给了一个礼部侍郎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