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与俗是相对的一种概念,这世间没有绝对的雅,也没有绝对的俗。雅的多了就会变俗,俗的少了就会成雅。老子《道德经》中说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美与丑、善与恶、雅和俗都是相对的,你此时的雅换一个环境也可能就变的俗了,本来挺俗的一个换个环境也许就雅了。
举个例子吧,喝功夫茶算是比较雅的一件事吧,如果一群人都在拿着大缸子和茶,而你慢悠悠的泡起功夫茶,这时大家都觉得你怎么那么高雅呢?可是如果一群人都在玩功夫茶,你拿起大缸子慢悠悠的旁若无人的喝上一口,此时此刻你反倒是有点与众不同,有点曲高和寡的感觉了。再换个场景,还是你喝茶,正在泡功夫茶,而旁边人家也在喝功夫茶,人家边喝茶边弹上一曲古琴,再写上两笔字,相对于你这边就知道闷头喝茶的来说,是不是人家就比你高雅一点呢?
雅和俗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很难界定。我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举个书法的例子吧,书法中有句话叫“书不入魏晋,终成野道”,啥意思呢?就是学书法如果不像魏晋时期的“二王”等名家学习,最终就会落入野道,这个野道估计也就是俗道的意思。千百年来大家一直遵循这这个戒律,但是到了清朝,出来一个叫傅山的大书法家,他却提出来,大家都学“二王”的书风,是不是有点俗啊。因为“二王”书风一般比较秀美,于是傅山提出来,书法“丑”和“拙”才是王道,你看原来高雅的变成俗了,本来“丑”和“拙”这种俗的却变成高雅的了。
王羲之《丧乱帖》
傅山《杂书卷》
傅山甚至看到一个半文盲的将军大笔写过两个字,他觉得这写的好,毫无造作,有种质朴的味道。后来他又看到邻居家的小孩写字,歪歪扭扭的,毫无笔法可言,傅山觉得这字不错,有童趣、纯天然。他于是建议大家去学汉隶和魏碑,学那种看起来比较粗糙的,比较质朴的字。这种理论到了康有为的时候变的变本加厉了,康有为甚至说:“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
康有为墨迹
所以雅和俗不是能否兼得的问题,而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就跟阴与阳的关系,阴阳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始终在一起的,《易经》有云: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就是这个道理。
不客气的说,雅,就是装,端着。俗,就是不装,随意。
自以为雅的人,不是真的雅。
真雅得自然流露,不刻意,自己甚至不觉得自己雅,但別人能轻易的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感觉出来。
那种非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怎么都要跟人辩个输赢,把自己往高雅里归类的,都是端着高雅,实际落了俗套。
真正高雅的人,看了我开头一句话,只会淡然笑笑,不会生气,可能还觉得挺有道理的。
俗的话,世界上基本都是俗人,只是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而已。
俗人很简单,他什么都能接受,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粗鄙的,还是雅致的。
尽管可能什么都不懂,但都无所谓,就图个乐呵。
往深了说没意义,俗人没那么复杂,反正挺包容的。
能不能兼容,那就不好说了。
什么是雅?《雅》是较高文化,通行比较标准规范行为。
雅量宏大,容纳多种解答、、、、。
室雅何须大?室雅书香,明窗净几,一瓯茶,一部法帖,几幅画。
咏诗作赋,读书如溪,一囊琴,吟风弄月赏花,霜前访菊,雪后寻梅、、
什么是俗?《俗》亦大众化,文化层次较低,普遍流行定型语句,简练而形象化。《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俗话。
雅俗可否兼得?请君看十六《何》问答。你可知天下?
何火无烟?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无枝,何人无妇,何人无夫,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雄无䧳,何䧳无雄,何为君子,何为小人,何为不足,何为有余,何城无市,何人无名?
萤火无烟!井水无鱼,土山无石,枯树无枝,仙人无妇,玉女无夫,坭牛无犊,木马无驹,孤雄无雌,孤䧳无雄,贤为君子,愚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余,皇城无市,小人无字!
真想不到一个村童,竞能对答如流。
要知道出题的可是被世人尊为(圣人)的孔子。
不请自来,
首先本人觉得雅与俗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产生的,并没有绝对的东西。对错也好,善恶也好都是相对的,我们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看待这些。
回到题目中。首先什么是雅与俗?
什么是雅?有人把雅比做小众文化,把高堂教化,把高规格的生活方式当做雅。但是本人觉得这种想法过于片面,并不是一个高规格,高消费的文化生活方式就是雅。鸿儒谈笑之中,琴瑟相交之际,沁竹为书,湘叶做笔,即使身局陋室,依然是为雅。如果高局庙堂,虽以国礼相待,但是却为了背后很多可耻的目的,恐怕依然不能称之为雅。
什么是俗?与雅相反,大众文化,大众***,就是俗吗?人生于红尘之中,更多的人生是平淡无奇,这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但是这依然不可以叫做俗,道法自然,生活是道,世界依然是道,所以虽然是生活与尘世,依然不能称作俗。
人生在凡尘之中,出生的哪一刻就跌入滚滚的生活漩涡里,雅也好,俗也好,都是一个人的心境,心中的雅俗是为真正的雅俗,而无论什么样,唯心而已。
雅,文雅,指美好大方。
俗,风俗,指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
旧时把文化水平高的人称作"雅人",把没有文化的人称作"俗人"。
雅俗共赏:文化水平高的人和低的人都能欣赏。
"雅"和"俗"不俱兼得属性,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关系。
骆字可以组成很多词语,例如骆驼、骆越、骆马、骆峰、骆宾王等等。骆驼是一种生活在沙漠中的动物,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力,被誉为“沙漠之舟”。骆越是中国古代南方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骆马则是一种小型的偶蹄目动物,主要生活在南美洲。骆峰则是指骆驼背上的肉峰,是储存脂肪的地方。骆宾王则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此外,骆字还可以组成一些地名,例如骆家辉(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地名)、骆家坝(中国陕西省汉中市的一个地名)等等。总之,骆字虽然不是很常见,但是它可以组成很多有意义的词语和地名,丰富了汉语表达的方式。
骆驼、
富骆、
骆越、
严骆、
骆马、
骆田、
骆駞、
骆驿、
白骆、
驳骆、
骆国、
瓯骆、
鬻骆、
卢骆、
驼骆、
他骆拔、
骆驼泉、
大荒骆、
钓骆驼、
石骆驼、
骆驼绒、
野骆驼、
骆驼杖、
大芒骆、
白花骆、
骆驼草、
骆驼刺、
骆驼祥子、
王杨卢骆、
骆驼理论、
骆驼、骆越、富骆、骆驿、白骆、骆国、骆駞、严骆、骆田、驳骆
“骆”,普通话读音为luò 。“骆”字,《说文解字》解释为“马白色黑鬣尾也。从马各声。卢各切”。“骆”字基本含义为黑鬃的白马;引申含义为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毛褐色。能驮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亦称“橐驼”;简称“驼”,如:骆驼。
在现代汉语中,“骆”多用作名词,如:骆驼。
骆组词为:骆丞,骆宾王,骆田,骆谷,骆越,骆駞,骆马,骆驼,骆驼刺,骆驼杖,骆驼祥子,骆驼绒,骆驼草,骆驿,骆驿不绝
另外,骆,是汉语汉字,拼音是luò,本义黑鬃的白马。衍义:又用作姓
一、骆字的组词有骆驼、 骆越、 骆马、 富骆、 骆谷、 骆国、 严骆、 骆田、 白骆、 骆驿、 骆駞、 瓯骆、骆丞、 驼骆等。
二、骆字的基本释义:
1、古书上指黑鬃的白马。
2、姓。
三、骆字的笔顺是横折, 竖折折钩, 提, 撇, 横撇/横钩, 捺, 竖, 横折, 横。
组词:骆驼
造句:更多的马出现了,突然间,我们就置身于一群正在换毛的骆驼中间了。
这样做可以帮助你们建立互信,消除隔阂,摆脱那些潜在的“压力”,这些压力加剧了每天都在产生的小矛盾的负面效应,就像俗语说的“最后添加的一根稻草压断骆驼背脊”……
白骆、 驼骆、 骆丞、 骆驿、 骆田、骆驿不绝。
骆驿不绝
[luò yì bù jué]
出处
《后汉书·郭伋传》:“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骆驿不绝。”
释义
骆驿:往来不断,前后相继。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前后相继。形容或车马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近义词
络绎不绝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