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吏是什么人,刀笔吏是什么人物形象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7-10 6 0

为什么古代的时候讼师被叫做“刀笔吏”?

古代讼师叫做“刀笔吏”应该与现代的法庭里的书记员职称,法官开庭时法庭庭长要求被告,原告陈述案情过时,书记员用笔记录案情经过,古代刀笔吏(书记员)不一定是练武人,罡古代人称做文官,带刀和笔,把写在竹简(片)错误字削去重新写过竹简文书。

《史记·酷吏列传》记载,“ 临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弗与。”可见,刀笔吏是个贬义词,跟酷吏划等号。

为什么叫刀笔呢?古人写字,最早是在竹简上。笔用来写字,写错了,可以用刀把竹简上的磨痕刮去以做修改。刀笔,便有涂改、修改的意思。当然了,把错的改对依靠刀笔,把对的改成错的,仍是刀笔所为。

刀笔吏是什么人,刀笔吏是什么人物形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所谓刀笔吏,倒未必一定是“吏”。就好像现在打官司,除了刑事案件需要专业律师以外,普通民事案件,非专业律师的“法律工作者”,即懂得法律方面问题的人,也可以代理律师。

有这么首诗,形容刀笔吏:

三寸毛竹握手中,半耕半读半书生。

刀笔吏是什么人,刀笔吏是什么人物形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渴来池中饮墨水,饱来纸上抖威风。

上殿奏本文武惧,入庙留诗神鬼惊。

此笔落在仇人手,敢比***剑钢锋。

刀笔吏是什么人,刀笔吏是什么人物形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掌理文案的人员,且不论他们出于什么心理,但是他们手中那杆笔却着实厉害。

古代的讼师和现在的律师差不多,因为他们是读书人,除帮人打官司以外,还经常代人写写书信,代抄文书,替人写个状子等等,古代大都在竹简上写字,因擦不去,写在上面的字,要用刀子刮去,所以刀和笔就是他们挣钱养家的工具,随身所带,他们並不会武功,比如水浒传上的宋冮,就被称为刀笔小吏。因为 他们为了私利,在打官司的时候,经常搬弄是非,黑白颠倒,许多人会因为他们的一句话而被冤死。别人***用刀,他们***用笔。他们的所做所为,被古代所不齿,故称他们为刀笔吏。

"刀笔吏"的说法,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追溯到青铜时代的一种器物--"削"。古人用竹片子写字时,如果写错了,就要用刀来削,所以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由于是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讼师,指帮人办理诉讼事务的人,旧时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从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因此,刀笔吏既指掌文案的官吏,也可指讼师。

刀笔吏,后来逐渐引申为他们深谙法律的规则,文笔犀利,用笔如刀。"刀笔吏"如刀之笔的操纵,往往使许多案件乾坤陡转。刀笔吏的刀笔之功不仅在于其文笔之犀利,更是在于其对于事情的理解、解析、下笔用词实有过人之处"刀笔吏"的此种作用在相互倾轧的清代官场发挥得更是淋漓尽致。后来刀笔吏主要业务是代写书状,这些书状包括遗嘱、各种契约、呈状以及工商行政方面的申请,更多的是谋写诉状。他们在诉讼官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刀笔吏也是对文职官员和讼师的形象称谓,形客他们文笔犀利,用笔如刀。所以,他们并非练舞之人。

谢邀!古时以竹为书,刀为削误用,相当于小学生的橡皮擦。但后来就将刀笔吏,泛指代人诉讼的讼师,堂审时的书记官。

我老家邻村有个讼师,说是输的官司,经他写诉讼状,能变赢。小时候见他戴副圆孔眼镜,蓄山羊胡,大人们说,见他要叫师资仙,(名字吴师资,仙,是师?是智者?是老师?我们也不知道其中的含意)。见到他叫一声,”师资仙爷爷“,他会微微一笑点一小头。他就是专写诉讼状的讼师,相当于现在的律师,这些讼师与官府亢瀐一气,操纵官司的输嬴而赚昧心银。

下面我讲一个古代,当地宗族间争一风水地的诉讼故事,让大家加深对”刀笔吏“的理解。

本市西北向有个村,大户人家在一山上葬了一祖坟,是风水地。另外一族见之眼红,暗暗地将坟前的开阔地买下,并造一寺庙。双方诉讼衙门,县老爷接状纸,正要判坟赢,寺输。因坟葬在前,寺庙建设在后。后建者挡在坟前属无理取闹,破坏别人风水。

寺方得知消息,马上送银打点,上下活动。开庭审理那天,原、被告双方到场,县官问道:”是寺前乎?坟后乎“?原、被告双方一致说:”寺在前,坟在后“。问毕。退堂宣布:”寺庙建设在前,坟墓葬事在后,坟墓应拆除“。那笔刀吏(师爷)已记录在案,官司逆转,后建寺的族赢了官司,把建坟方气得吐血。遂暗中使坏,请黑道一把火,将寺庙烧得干干净净。目前坟墓、寺庙均不在了,只留下一片遗迹。

李世民:“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的“卿”是哪个卿?

侯君集。

此人天生反骨,不作不死,虽有将才,但是却没有一点人格魅力。

关键词:贵族世家

侯君集出身贵族世家,高祖父是郡守,曾祖父是刺史,祖父是骠骑大将军,父亲是车骑大将军,他和李世民同为关陇贵族军事集团的成员,因而深得李世民信任。

侯君集不学无术,为人浮夸,后来学武,自称武勇,跟随李世民征战,立下了许多功劳。

关键词:玄武门之变主要策划者

侯君集大力协助李世民,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史料记载:

关键词:出将入相

侯君集的两大军事功劳,其一是跟随李靖平定吐谷浑,侯君集屡献奇计,立下大功,由此被李世民封赏:

关键词:平定高昌,人生巅峰,亦是滑铁卢

指的是侯君集。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之,皆***大小,时常前往怀旧。这二十四个人里面,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曾经是唐太宗的“死对头”。尤其侯君集,后因***被关了一阵子而心怀不满,怂恿另一个功臣张亮与自己一起造反。张亮密报唐太宗,太宗却道:“与君集都是功臣,如今君集只对你一个人说了,如果让你们二人对证,君集一定不承认,我应该相信谁?”于是不再提这件事,“待侯君集如初”。 后来,侯君集“有负圣望”造了反,被抓住了,唐太宗亲自审讯,并对他说:“你是国家功臣,我不想让你受刀笔吏的羞辱,因此亲自来将事情弄清楚。”证据确凿,唐太宗又召集文武百官说:“君集有功于国,我将乞求饶他一命,诸位能够答应么?”群臣都说:“君集之罪,天地不容。” 造反本来是要灭族的,但太宗念他曾有功于国,饶了他妻儿的命。临刑前,太宗与他诀别,哭着说“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