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越岭 爬山越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岭彪,马跨翻江混海虬。” 从善如登 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 出处:《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登山临水 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登山涉水 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登山小鲁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出处:《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山越岭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登山陟岭 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临水登山 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涉海登山 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 梯山航海 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出处:《宋书·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梯山架壑 形容登山涉险历经艰辛。 学如登山 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出处:三国·魏·徐干《中论·上·治学》:“夫听黄钟声,然后知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顺随。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出处:《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孔子登东山是为了追求道德与智慧的修养,而小鲁则是指的他的***。在孔子的时代,山林是修身养性的地方,登山可以让人沉淀心境,修炼内心,增长智慧。
小鲁则是孔子的学生,他们一起登山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孔子的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登山与小鲁的同行,也是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一理念。
【成语】:登山小鲁
【解释】: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拼音】:dēng shān xiǎo lǔ
【简拼】:dsxl
【出处】:《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示例】:三皇内文,九鼎丹法,莫不究其条贯,犹登山而小鲁;践其户庭,若披云而见日。 唐·岑文本《京师至德观法主孟法师碑铭序》
【语法】:作谓语;指登高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