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的隋炀是什么意思,隋炀帝的隋炀是什么意思啊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7-27 6 0

中国文学成就最高的皇帝是谁?

历史上的很多皇帝,除了在治国方面很有一套,很多在其他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比如有的皇帝想当木匠,有的皇帝善于炼丹,也有帝王能写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大风起兮云飞扬”这样流传千古的诗句,如果问中国文学成就最高的皇帝是谁,那么非以下二位莫属了。

南唐后主李煜

被称为“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虽然是个亡国之君,在治国方面没有任何的天赋,是当之无愧的昏君。但是,因其在后宫过多了风花雪月的生活,所以对于诗词歌赋十分拿手,可称“才子”,一生有几十首诗词广为流传,一个专业词人也不过如此。因此,被称为“千古词帝”。

隋炀帝的隋炀是什么意思,隋炀帝的隋炀是什么意思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也是一个有名的昏君,他重用佞臣,在位期间纷争不断。但是,他是个除了当皇帝什么都能干的人,喜欢文艺,爱好骑射,尤爱丹青,留下来的画作有很多。不仅如此,在书法上,还创造了“瘦金体”。只可惜,错生在了帝王家。



这样的人,人生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玩笑,本来可以辉煌一生,却被赋予了无上的权力和责任,这样便误国误民误己了。他们没能在皇位上留下什么功绩,但是却能在亡国之后靠文学青史留名,也算是一种成功吧。

隋炀帝的隋炀是什么意思,隋炀帝的隋炀是什么意思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文帝曹丕。

曹丕作为“三曹”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重要节点建安时期放出了独特的光芒。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在历史上的文学地位要比他的政治地位重要的多。

在诗歌创作上,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诗,其开创意义想必不需用更多的语言去形容了。

隋炀帝的隋炀是什么意思,隋炀帝的隋炀是什么意思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文学理论上,曹丕的《典论·论文》堪称不朽,文学自觉性的旗帜在曹丕手中被高高地举起。我们今天常说建安时期是文学自觉的时期。但我们往往忘记了最早做出这一论断的鲁迅先生,他的原话是“曹丕的一个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把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时代的名字冠以曹丕的名字,可见曹丕在推动文学进入“自觉时代”的伟大贡献。

当然,曹丕在散文辞赋创作上也有优秀作品传世。但在我看来,仅凭以上两点他就足以成为中国文学成就最高的皇帝。或者说,这个评定还降低了曹丕的地位。因为他不仅仅是帝王中的才子,即使抛开他的帝王身份,以审视一位文学家的眼光去审视他,曹丕也是可以被冠以“文学家”这个称号的,而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式的君王。

宋徽宗赵佶,被皇位耽搁的书法家。

一手绝佳的瘦金体,冠绝估计。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楷书千字文》

《夏日诗贴》

《怪石诗贴》

人如其字,字如其人,这话古人诚不我欺。

宋徽宗的字,锋芒毕露,然而又大气磅礴。傲骨之意明显。楷书笔力强劲,草书雄浑。

中国文学成就最高的皇帝是谁?有人说是曹操,有人说是宋徽宗,还有人说是乾隆,其实都不对,曹操虽然文学成就很高,但他不能算皇帝,终其一生,最高的爵位是魏王,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很高,但主要表现在书法绘画方面,而乾隆据说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他一生写了三万多首诗,但算得上佳作的却一首都没有。

真正在文学方面建树很高的皇帝应该是以下五位:

1、魏文帝曹丕:曹丕和父亲曹操、弟弟曹植合称三曹,是建安时期三曹七子之一,他在诗、赋和散文方面成就很高,一生留下诗约四十首,赋作二十八篇,散文一百七十六篇。其诗歌以五、七言为长,代表作是《燕歌行》,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而其《典论·论文》则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

2、隋炀帝杨广:这是一位被后人认为是典型“昏君”的皇帝,其功过是非这里不做评论,只说其文学成就,杨广少年时喜欢学习,尤其喜爱诗文,爱好梁陈宫体,他曾招募一百多名才学之士,其中就包括后来初唐时期文学地位很高的虞世南。杨广的诗“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代表作包括《春江花月夜》二首、《悲秋》、《夏日临江》、《野望》等。

3、唐太宗李世民:这是历史公认的千古一帝,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无需多言,而他的诗有近百首首被选入《全唐诗》,其诗大气高远、格局开阔,代表作是《元日》、《咏雨》、《赐萧瑀》、《守岁》、《帝京篇十首》、《春日玄武门宴群臣》等。

4、后蜀末代皇帝孟昶: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在位三十二年,最后降宋,是亡国之君,他和妃子花蕊夫人是当时后蜀的代表诗人,留下了《避暑摩诃池上作》、 《玉楼春·与花蕊夫人夜起》等诗作。

笼统的讲历代皇帝当中那个成就最高不太好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有很多皇帝,无论皇帝的主业干的好坏,但还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方面的成就却很高的皇帝。

我们不妨做个分类,这样可能会更清晰一些

帝王做得好,文学水平高,作品流传广泛,影响力大的皇帝是曹操。

尽管曹操是死后才被追封魏武,但无论是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是可以称为“家”的一代帝王。

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并称为“三曹”,这个“三曹”指的可是文学成就方面的。曹操的的《龟虽寿》《短歌行》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豪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气,至今被人们传唱。并且成就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一成语,贡献实在不小。

皇帝做到亡国,但极具诗人气质,诗作流芳百世的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皇帝做得不怎么样 但也算不上荒淫无度,可是作为诗人,李煜是一流的,一首《虞美人》足矣。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古绝唱。

同样是灭国之君,皇帝做得昏庸奢靡,导致国破家亡,但才华横溢,极具艺术家气质的皇帝是宋徽宗赵佶。此人荒淫无度,为了享乐无底线的搜刮民脂民膏,北宋几乎就是败在这伙计的手上

但是赵佶却是一个艺术家,如果不做皇帝,还真是个风流才子,书法丹青样样精通。他自创“瘦金体”书法,竟成一派。工笔花鸟也是独有匠心。

天之骄子的隋炀帝为何成为反面教材?

急功近利,想把万世之业,集于一身,开运河,征高丽,巡游江南,耗费民力,不给百姓喘息之力,狂妄自大自傲,不看天下形式,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宏伟功绩中。

听信谗言,滥杀无辜,内征渐变,第三次征伐高丽国的失败成为引起群雄激变的最后一根稻草,各路反王纷纷而起,反对杨广暴政,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杨广任然没有看清问题的关键,小修小补,以为给些糖,天下人就会忘了苦。任性而为,巡游江都,最后天下激变,杨广也身死奸臣宇文化及之手,威震海外的大隋王朝也随之覆灭。

做人做事要循序渐进,何况是帝王,这样一位可敬可爱又可叹可恨的帝王,给后人留下深刻的教训。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我看炀帝平时说的都是尧舜之言,咋亡国了?魏征回答:说的是尧舜之言,做的都是桀纣的事。

魏征主修的《隋书》可以说很良心了,隋炀帝说过什么尧舜之言,魏征最清楚了,我们现在也可以搜到隋炀帝的一道道诏书就在本纪里明明白白写着,隋炀帝果然善属文,文***斐然,大道理一套套的。

但是事实上呢?别看广告,看疗效。

隋炀帝在位初期国家还有一段上升期,巅峰时期人口890万户,粮仓爆满,突厥已经被分裂,结果十多年间国破身死,后世皇帝倒是想拿他当正面教材,怎么拿?不敢说他一点优点都没,但值得学习的皇帝那么多,学他做什么?难道他的优点别人都没有?

反面教材一般指“坏”的典型,那么隋炀帝杨广到底有多“坏”?

隋炀帝杨广,生于宣帝太建元年(569年),死于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是文帝的二儿子。在仁寿四年(604年),在大臣杨素等人的参与下,杀死父亲和兄弟杨勇,夺取的帝位。

1、耗费财力、物力、人力建设宫室

隋炀帝继位后,决定把首都迁到洛阳,修建东都洛阳的工程中,每月服役的男丁多达200万余人。工程规模大,要求高,怎么奢侈怎么建。同时还在全国各地建设宫室,有渭南崇业宫、安徽都梁宫、江苏临江宫、山西晋阳宫、汾阳宫等,这些都浪费了无数的人力、财力、物力。

2、开凿大运河

605年,隋炀帝独断专行下令开凿洛阳至杭州的大运河工程,一个目的是加强南北联系,炫耀自己的势力,以便更好控制南方;由于急于求成,不顾人民死活,先后征劳役100余万人,男人不够,就征女人。据记载先后有百万人在工程中被夺取了生命。

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游玩享乐。运河完工后,隋炀帝就开始“三游江都”,每次出行用船五年艘,前后相距200余里,两岸还有起兵护送,沿途还有官员接送,地方官为了逢迎皇帝,极力搜刮民脂民膏,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有的人民开始吃草和土了。据记载,隋炀帝继位十二年,十一年都在外巡游。

3、发动战争

610年至614年,隋炀帝先后几次对高丽发动战争,由于连年的征发和沉重的徭役,以及残酷的剥削,人民已经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开始反抗。隋炀帝***取大***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4、隋炀帝如何被杀?

隋炀帝杨广自小天赋秉异,并且尊贤好士,被群臣当成隋帝国的“未来之星”。二十岁就被封为南征大军的统帅并且攻灭南陈,使分裂几百年的中华大地重新回到大一统。

攻灭南陈后被封为大总管在扬州坐镇十年,扬州的奢华弥漫,暖风暖水,足以让杨广忘记北方的干冷、肃杀。

少年得志和顺风顺水造就了杨广的好大喜功和刚愎自用,登上皇帝宝座后励志超越秦皇汉武的功绩,可是却忘了秦朝三世而亡,汉武帝穷兵黩武导致大汉濒临灭亡的边缘,好在大汉在汉武帝前的几十年的积累和根基,才让大汉免于灭亡的局面。

而杨广却是更霸气,秦皇汉武做过的事他都要做!

一、修建大运河

征用数百万民夫修建北起涿郡,南至余杭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短短几年时间修建完成,如此肯定会导致农田荒芜。

二、巡视北方

隋炀帝当上皇帝后起大兵五十万巡视北方,遇山开山、遇河修桥,在途中大搞基建,最远巡视到西域地区,是中原王朝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到过西域的皇帝,并且重新经略西域。

三、开疆拓土

作为导致隋朝灭亡罪魁祸首的隋炀帝杨广成为反面教材,其实也不算冤枉。

杨广虽然开创了很多丰功伟绩,比如开大运河,开创科举制,营建洛阳,修筑长城,打败吐谷浑收复青海,开通西域,大破契丹,攻占越南北方,***琉球,逼迫日本称臣等。但杨广也有很多低级失误,最终导致强盛繁荣的大隋王朝很快走向灭亡。

与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因为天灾人祸造成大饥荒相比,隋朝末年的天下大乱其实完全可以用和平手段安抚下去,因为隋炀帝杨广此时有两大优势。一是隋朝刚刚经历开皇盛世,隋朝***还能对全国保持一定威信。二是隋朝***的仓库粮食依然充足,可以救济饥民。

但杨广却一味用***手段血腥镇压,比如杨玄感反叛被镇压以后杨广***了几万臣民。

隋炀帝杨广手下人才济济,可惜杨广刚愎自用,甚至***尽忠言的大臣,千古一相的高颎,开国名将贺若弼,一代文豪薛道衡,以及杨广的亲信军师张衡等大臣都因此被杨广***。因此很多大臣明知道杨广的失误不敢提出。

比如太史令庾质多次建议隋炀帝杨广应该坐镇北京,放手让将领们攻打高丽,这样即使失利也不影响杨广的威信,结果杨广不听,他的瞎指挥让隋朝第一次攻打高丽一败涂地。第二次攻打高丽,杨广还是不听庾质的建议,结果因为杨玄感造反无功而返。最终庾质却被杨广逮捕下狱,死在狱中。

比如第三次攻打高丽,隋朝名将来护儿带领隋军水师在大同江口击溃高丽军主力,直逼高丽首都平壤。高丽已经山穷水尽,只能用缓兵之计向隋炀帝杨广求降。

但隋炀帝杨广却接受了高丽国王高元的诈降,命令志在必得的名将来护儿撤退,错过了一举消灭高丽永绝后患的良机,轻易地放过了导致隋朝元气大伤分崩离析的死敌高丽国王高元。

隋炀帝杨广三次进攻高丽给隋朝带来一个不可收拾的烂摊子:国内农民起义与地方豪强武装叛乱此起彼伏,隋朝分崩离析。边境上高丽再次背信弃义对隋朝强硬,北方已经臣服隋朝多年的东突厥与隋朝分道扬镳,对隋朝虎视眈眈。

由于隋炀帝杨广错误地发动对高丽的三次战争,导致隋朝由太平盛世很快变成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