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山河打一动物,气吞山河打一动物是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8-09 7 0

何谓“文质彬彬”?如何培养“文质彬彬”的学生?

看到这个问题,第一时间想到两个人物,《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刘姥姥,以这二人为例来解读“文质彬彬”,会更直观。

“文质彬彬”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用来形容君子在行上的表现。仅仅从言行来看,什么样的表现才能称得上君子?“文质彬彬”,“文”和“质”各占一半,达到中和,就是君子的表现。

那么,什么是“文”?什么是“质”?文,就是文雅,文化浸染出来的雅致、高雅、优雅,比如林黛玉的表现;质就是质朴、粗鲁,未经教化之前朴素的本质,即人之本性,比如刘姥姥的表现。

气吞山河打一动物,气吞山河打一动物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质胜文则野”,如果粗鲁、质朴的本性过多,就会表现出粗野。刘姥姥没读过书,没接受过文化教育,她的言行处处显示出粗野来。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面对贵妇王熙凤,说出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这样的话,连周瑞家的都觉得她粗鄙,马上使眼色制止她说下去。

“文质彬彬”这个美好的成语出自《论语》,多用来形容气质好的读书人。

气吞山河打一动物,气吞山河打一动物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文化,只会干活或者享乐,就会显得粗鄙。而一个人若只知道学习,丢掉了人本身的质朴,就显得迂腐了。只有两者适当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才称得上文质彬彬的君子。

对这句话,我闺女的理解是:“爸爸整天就知道工作、挣钱,属于前者。妈妈整天就知道学习,连柴米油盐的价格都不知道,就属于后者。”倒有点歪打正着的意思。

气吞山河打一动物,气吞山河打一动物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让我们看看文质彬彬的典范吧!古代人“少而学,壮而行”,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像司马迁、李白、杜甫、王维、苏轼……他们一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读过的经书包览百家,因此写出来的文字也是气吞山河,波澜壮阔。其人自然也是文质彬彬的完美典范。

而在当下,更多的年轻人身上,普遍存在着“文”远胜于“质”的现象。毕竟,读死书,死读书是这个时代教育的弊病。不得不承认,我们培养出了太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得小学究。

那么怎样培养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呢?这个问题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当然不可能让孩子们像李白一样,孤身一人,仗剑走天涯;也不能让孩子们辍学专门体验生活,置文凭学历于不顾。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堂之外,多读读史书,多读读诗词,多了解先贤们的生平,提高自己的人生格局;同时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知道民生疾苦;多接触自然山水,开阔胸襟,志存高远。

多养养孩子们的“浩然之气”吧!

“文质彬彬”是指人的语言行为斯文有礼,待人亲善谦恭,也是表现他是很有教养的人。要培养孩子成为“文质彬彬”的人,必须从娃娃抓起,家长言传身教至关重要。幼儿园小学继续抓,经过多年的培养才行。

“文质彬彬”是指一个人气质文雅,对人文明有礼貌的个人风度表现形式,也是个人性格的体现。而个人性格的形成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命理因素和遗传基因属先天因素,占了七成作用力,而后天的教育培养和环境影响仅有三分作用力,所以要培养“文质彬彬”的学生除了从小就开始教化之外,还要因人而异,看其是否具备有先天的主要条件。

文质彬彬,通俗一点说,就是德才兼备。

文、质、彬,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记得蕅益***有个比喻,质如树茎,文如花叶,彬彬是生机焕彩。

有树茎、花叶,才能见生机勃勃。但它一定还有一个根,才能使茎枝花叶充满生机,这个根就是源,万法之源。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蕅益***说:"尊德性而不道问学,谓之野;道问学而不尊德性,谓之史。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故文质彬彬也。"

尊德性、道问学,解释起来麻烦,还是简单聊聊好。

如何才是尊德性?佛家的持戒,是最圆满的尊德性;儒家的礼、五常、八德,也不失之为美。

道问学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方法,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蕅益***解释说:"养蒙莫在学问。学问,不过求放心。求放心,莫若格物致知,孝悌谨信。乃至学文,皆格物致知之功也。直教一切时文行合一而修,不是先行后文。盖文,是道统所寄,孝悌忠信等,即是文之实处。故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若仅作六艺释之,陋也。"

由上可知,文是道统所寄,即文以载道。认辞艺为文,是陋劣之见。道问学有三要,一者,契合于道;二者,从格物(物指私欲)致知下手;三者,文行合一。

以道问学之三点学习方法启发学生修学,文质彬彬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