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无二日地无啊楚,天无二日下一句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08-12 5 0

赵武灵王在赵国日渐崛起的时候,为何毅然选择将王位传给儿子?

赵武灵王对于继承人的做法可谓是空前绝后。春秋战国时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非常流行,之前赵武灵王已经立长子为太子,之时后来赵武灵王喜欢他的小儿子,想废除太子改立小儿子。废长立幼是天下大忌,太子没犯下什么错误,而且小儿子年纪尚幼,可是赵武灵王决心已定,于是赵武灵王狠下决心,干脆一步到位。赵武灵王废了太子不说,没将小儿子立为太子,而是直接将他扶正,当皇帝!自己则退居二线,当起了太上皇。这样的做法可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当小儿子的教练,让小儿子在皇帝的岗位上有一个实习期。

但是这样的做法必然引起大儿子公子章的不满,在赵武灵王攻灭中山国后的途中,公子章发动***,结果***失败,藏入赵武灵王处。赵武灵王迫于殿***困,交出公子章,公子章被就地格杀。公子成(武灵王叔)继续围困于殿外,不允许任何人出入。赵武灵王被困饿死沙丘宫(今邢台市)。

从赵武灵王的这个谥号来看,东汉蔡邕在《独断》中解释说:“克定祸乱曰武,乱而不损曰灵”,“武”是褒义,“灵”是贬义,纵横理解为,赵武灵王在军事上可以说是“武”,在政治上可以说是“灵”。

天无二日地无啊楚,天无二日下一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我会有这个论断呢?就是因为赵武灵王一生的辉煌不在政治上,而是在军事上。

战国七雄可以成为战国七雄都是经过了变法才逐渐强大起来的,其中比较出名的变法就有魏国的魏文侯变法,使得魏国在战国初期独霸几十年之久;

此后魏国的变法成果外溢,从魏国出走的人才,商鞅到秦国主持了商鞅变法,使得秦国从关西小国迅速崛起,吴起到楚国主持变法,使得楚国也迅速崛起。

天无二日地无啊楚,天无二日下一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与秦国商鞅变法和楚国吴起变法同时的是韩国的申不害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都是同时进行的,可以说四国变法都受到魏国的影响。

这几国的变法侧重点都是在政治、经济领域,以政治、经济为突破点,捎带进行军事改革。

赵武灵王是和秦惠文王同时代的人,等到赵武灵王继位的时候,各国变法早已完成,赵国想以同样的方式“后发制人”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就有了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主抓的就是军事领域。

天无二日地无啊楚,天无二日下一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赵国的崛起我们也可以看出,赵武灵王更喜欢军事,其继位之初面对的就是军事难题,其父亲去世的时候,各国看赵国弱小都想吞并它,15岁的赵武灵王面对来自魏楚秦齐燕五国的压迫,与韩国、宋国、越国等二线国家联合,并且拉拢娄烦打击中山和燕国。

赵武灵王赵雍是赵国出名的君主,他所主导的胡服骑射也为我们所熟知,通过他的改革,让赵国成为战国后期仅次于秦国的存在。

不夸张的讲,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最难啃的骨头就是赵国。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中,赵国就有廉颇和李牧,加上赵奢、乐毅、田单,这个武将班底足以和秦争雄天下了,这一切的奠基人都是赵武灵王。

有能力的人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自己有要求,赵雍对自己的要求十分苛刻,他要做一个驰骋疆场、战无不胜的将军,他要做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王,他还要做一个称职的父亲和丈夫,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的太多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在赵雍所有的愿望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驰骋疆场、所向无敌的将军。而让他完成这一目标的标志***件就是彻底征服秦国,为此赵雍还曾冒充赵国使者出使秦国以查探秦国的虚实,并制定了彻底击溃秦国的方略。为了让这个大胆的方略得以实施,同时为了让自己专注于军事,他毅然将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小儿子,而自己充当了排头兵和将军的位置,准备开展灭国之战。在选择继承人这件事上,赵雍同样不从于众,他违背了古往今来非嫡长子不立的约定,而直接立自己的幼子赵何为王。赵雍的如意算盘是让赵何主内,自己主导军事,完成歼灭秦国的伟业。想象和***总是太完美,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权力可以改变人,改变人的心性。赵武灵王的小儿子赵何成为了赵王,但是赵雍这位老爸太有能力,对于自己的决策总是指手画脚。同时被废的长子赵章和权臣田不礼一直蠢蠢欲动,这个时候,赵雍***取了宽容的态度,导致自己的恩师肥义被杀,而自己也在沙丘之变中被活活饿死。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

当初赵武灵王赵雍把王位提前传给第二任太子赵何,本意是想让赵何在臣子的辅佐下主抓国内的政事和经济,他自己可以以******的身份一心一意地带兵对外征讨。这样,一来可以让幼子提早接受锻炼,实现权力的平稳过渡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二来可以让自己腾出空间来专心地开疆扩土,充分发挥“胡服骑射”的雄威。

而且赵武灵王的退位是比较彻底的放权,让幼子得到了成长的空间,其胸襟远非两千多年后满洲那位“十全老人”所能比。或许先秦时代的人们多是自由烂漫的性格,权力意识并没有那么深刻和到位,等到赵武灵王和赵何(赵惠文王)的政治分歧日渐加剧,再加上对长子赵章(废太子)的亏欠怜悯之心日渐加深,他似乎忘记了权力的运行法则,泼出去的水试图再收回来,最终导致了“沙丘之变”,断送了自己和长子赵章的性命。

历史不能***设,倘若赵武灵王能够安分地当好“主父”,和儿子惠文王和平相处,一心对外,说不定会塑造一个更为强大的赵国,数十年后的秦王扫***,至少也不会那样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