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能倾心,不是所有的真心都能倾情,相逢总是那样牵情,相离总是那样无情。命运把人抛入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好时机。谁能积累能力,谁就能获得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2、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生活里不需要用那些自以为是的偏见和极端去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你死我活。所谓的剑拔弩张,不过是自己用那份固执的偏激去折磨自己,也扰得左邻右舍鸡犬不宁。面对生活里的那些活泼泼的故事,需要的是用一种落落大方的态度去感知、去经历,心无挂碍,不受牵绊。
——恒愚法师《不开口笑是痴人》
1.人生难逢开口笑,荣华富贵总是空。
2.人活百岁难免死,树长千年当柴烧。
3.黄泉路上无老少,大限到来不由人。
4.猪长百斤难免一刀,人活百岁总有一遭。
5.草生草死根还在,人死一去永不来。
1.我们在人世间真的难以相逢,我觉得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生当中的遗憾,我再也不会遇见你了!
2.人世难逢,这次的一切缘分,我们都将截止往后余生,我们再也不会有相遇的机会!
3.我们之间再也没有了命中注定的缘分,人世间难以相逢,我们就成为了人世间的陌路人!
苦有肉体之苦,精神之苦。苦是使人意志坚强的养分,知道苦,受过苦,主动去吃苦才能体会做人之难,做事之难,世道之难。才会珍惜自己,珍惜生活,珍惜人生。才知道努力,知道进取,知道奋斗。
经过苦难的洗礼,才能矢志不渝的去奋斗,才能有强壮的体魄坚强的意志,才能有决心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才能有成功和胜利的希望。
在大风大浪中,在大自然中,在与天与地与人的奋斗中去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
人活在世上,立身为本,处世为用。用仁德作为立身的根据,用智谋作为处世的手段。以仁德为基础,同时又善于抓住机遇,机遇可以创造成功的条件;如果时运不济,也可以明哲保身,不至于陷入凶险的泥沼。
目光短浅,没有长远打算的人,连眼前的忧虑也无法逃脱。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笔论》是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所著的一篇如何提高书法书写水平的理论巨著。在其论述里,将用笔“九势”,即书之笔法的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很形象地将书法中行笔技巧作了总结。
后人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特别看重蔡邕《笔论》中“九势”运笔的技巧,而忽略了蔡邕十分强调的如何怀着一颗正确的心态,如何让自己的情感融入笔墨中去,方能成就书法造诣的提升。故在他的《笔论》一文开头就强调道:“书者,散也。”寥寥无几四个字,就将如何学好书法,点明了方向。学书之人要想学好书法,提高书法水平,必须要具备良好健康的心态,不要拘泥于任何条条框框,畏手畏脚,要放开手脚,要满怀***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既“散也”!
在情感的带动下,揣着无拘无束之心态,落笔于纸,方能做到“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就是蔡邕有此心态,他的精湛书法在他的中国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又称汉石经、一体石经)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在碑新立时,来观看及摹写者,一天之内,车子就有一千多辆,街道也因此被堵塞。蔡邕发明,创造的“飞白”书体,字字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代张怀瓘在他的《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赞美道“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当然,在强调书写心态时,如何严谨遵守《笔论》中的“九势”运笔法,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只讲“先散怀抱”,不守“九势”,书法便会滑入到“江湖中”;相反,只讲“九势”,不明“散之”内函,书法水平的提高,只能是奢望!书友们你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