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的意思和典故,打草惊蛇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

tamoadmin 历史典故 2024-04-10 16 0

请问:打草惊蛇出自一位元帅之口,哪位大神告诉我这位元帅出自哪本书?

这个成语并不是出自哪个元帅,而是出自南唐时期当涂县的县令王鲁。

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当县令的时候,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事情。

有一次,朝廷派员下来巡查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他的主簿(管理文书簿箱,执掌印鉴的官)营私舞弊,受人贿赂。状纸上列举的罪行正是王鲁干惯了的。他边看状纸边打寒颤,心想:若是认真追究起来,件件、桩桩差不多都与自己有关呀。怎么办?最后他心神不定地竟在状纸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打草惊蛇的意思和典故,打草惊蛇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感谢邀请,根据您提供的线索确实找到了相应的答案:

行者道:“这厮身体狼剁,窟穴窄小,断然转身不得,一定是个照直撺的,定有个后门出头。你快去后门外拦住,等我在前门外打。”那呆子真个一溜烟,跑过山去,果见有个孔窟,他就扎定脚。还不曾站稳,不期行者在前门外使棍子往里一捣,那怪物护疼,径往后门撺出。八戒未曾防备,被他一尾巴打了一跌,莫能挣挫得起,睡在地下忍疼。行者见窟中无物,搴着棍,穿进去叫赶妖怪。那八戒听得吆喝,自己害羞,忍着疼爬起来,使钯乱扑。行者见了笑道:“妖怪走了,你还扑甚的了?”八戒道:

“老猪在此打草惊蛇哩!”行者道:“活呆子!快赶上!”

打草惊蛇的意思和典故,打草惊蛇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把文章摘抄于: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出自吴承恩原著,《西游记》原著,这位元帅也是指的天蓬元帅猪八戒,看来以后还得多加学习,您如果不给我提供线索,我估计拥有也找不到,这个问题字面的意思确实让人很难和西游记联想到一块。

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望***纳。

打草惊蛇的意思和典故,打草惊蛇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打草惊蛇最早是指惩罚别的人同时自己也戒备起来,后比喻做事情不周密,会使敌人有所戒备。

有文献记载的最早“打草惊蛇”一词出现在《南唐近事》一书中,作者为宋朝郑文宝。南唐是指五代十国时期,由李昪(变音)创立的***,一共经历三代皇帝,三十九年,当时是五代十国中版图最大的国家,我们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就是南唐的末代皇帝,最终被北宋灭亡。

《南唐近事》以***的形式讲述了南唐三位帝王已经整个南唐***的兴衰,其作者郑文宝是宋朝进士,学问很高,擅长诗歌。

打草惊蛇一词在《南唐近事》中有一个典故,在安徽某县以为鲁姓县令是个贪官恶霸,其小弟一个个也都是蛀虫,劳民伤财,欺上瞒下。某日朝廷钦差大臣巡查,该县百姓联名上诉,状子先递给鲁县令,鲁县令在看到百姓对他的种种罪状事实后,吓得大惊失色,站都站不稳,一***跌在凳子上,颤颤巍巍的在案宗上写下了当时自己的心理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这里原意是指鲁县令没有想到自己一系列罪状都被百姓知道,原本就做贼心虚的他,在被揭发后,则闻风丧胆

打草惊蛇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打草惊蛇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行动之前要慎重思考,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或行动,以免给对方留下警觉,从而破坏我们原本的***。这个故事常常用来形容在面对敌人或竞争对手时,应该***取谨慎和策略,避免过早暴露自己的意图,以取得更好的结果。

1、打草惊蛇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就行动,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2、南唐时,当涂县有个县令叫王鲁,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他的属下们见上司贪赃枉法,也明目张胆干坏事,当涂县的老百姓苦不堪。一次,朝廷派官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认为机会来了,于是联名写了状纸,控告县衙里主簿等人的种种不法行为。状纸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不由自主地写道:“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完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