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个成语出自于《左传·闵公元年》,意思是:只要庆父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
庆父:鲁庄公的弟弟。庆父不死,鲁国的祸乱就平息不了。比喻不除掉罪魁祸首,就不会有安宁
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晋书·李密传》
“庆父不去,鲁难未已”的意思: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出自《左传·闵公元年》,
大意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
齐鲁两国,有矛盾冲突,也有亲密关系,双方有多次攻伐,也有多次联姻。如齐桓公的姊妹文姜嫁给了鲁国国君鲁桓公,但是齐桓公异母兄齐襄公与文姜有私情,最后害死了鲁桓公。文姜和鲁桓公的儿子姬同继位,就是鲁庄公,他娶了齐侯之女(学者认为是齐襄公之女,《史记·》记载为桓公之妹)为后,史书称作哀姜。哀姜嫁入鲁国时,来了个陪嫁妹妹叫叔姜,哀姜与鲁庄公没有生孩子,但是宣姜的妹妹叔姜与鲁桓公生了个儿子叫公子启。哀姜与鲁庄公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庆父、公子牙关系密切。鲁庄公在位三十二年,死后由庶子公子般继位,鲁庄公的胞弟季友辅佐。但是庆父孔武有力,野心不小,他派人杀了侄子公子般,另立叔姜的儿子公子启为君,是为鲁闵公,把持朝政,与哀姜私情不断,秽乱朝纲,再后来庆父与哀姜密谋,杀死鲁闵公,准备自立。对于鲁国的内***幻沉浮,齐桓公极为关心,他派使者仲孙湫出使鲁国,实质上打探鲁国的虚实,使者仲孙湫归来后向齐桓公报告:“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意思是说,如果不把庆父这个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铲除掉,鲁国的灾难是没完没了啊。这就是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鲁闵公元年》)的历史背景。
只要庆父不死,鲁国就没有安宁。这句话是齐恒公的宾客所说,当时正值鲁庄公死后国家混乱,齐恒公想了解鲁国的现状,便派宾客去鲁国查看,接到命令的宾客,快马加鞭的赶往鲁国,去到鲁国了解了当时的情况后,又快马加鞭的赶了回来,宾客详细的说明了鲁果的现状,并得出结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那么这句话的主人公庆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居然能以一人之力左右一国的兴衰。
要说庆父就不得不说说鲁庄公了,在课文《曹刿论战》中鲁庄公信任并重用曹刿,在长勺之战中获得大胜。后又经过精心策划,从霸主齐恒公手中收复失地。而庆父就是这位英明神武的鲁庄公同父异母的弟弟。
在鲁庄公死后他的同母弟弟公子友,推举正直善良的公子般为国君,然而这位正直善良的国君,上位不到一个月就被***了,公子友也被迫逃离鲁国流亡他乡。后为堵众人悠悠之口,庆父推举贤明的宋阂公为国君,虽然宋阂公成为了国君。但残暴的庆父怎么能容忍其他人抢夺他的胜利果实呢?不管宋阂公如何贤明,如何爱民如子都是没有用的,没过多久上位刚满一年的宋阂公也被***了。
就这样连杀两位国君的庆父终于登上了他帝王的宝座。可人在做天在看,想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的卑劣行径终于在鲁国暴露,朝中大臣、朝外人民都对他嗤之以鼻,并有很多人已经把屠刀指向了他。别无选择的庆父,最终只能逃亡,他国。
他走后,鲁国有了新的国君,上任第一件事便是给庆父所在的莒国送去大量礼物,请他们将庆父送回鲁国,然而就在回鲁国的路上,庆父却***了,庆父这是知道自己是罪孽深重、不可饶恕的。这样的连自己都认为自己罪无可恕并畏罪***的人,在汪洋的历史海洋里也是不多见的吧。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ìngfǔbùsǐ, lǔnànwèiyǐ,解释为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出自《左传·闵公元年》,
大意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
齐鲁两国,有矛盾冲突,也有亲密关系,双方有多次攻伐,也有多次联姻。如齐桓公的姊妹文姜嫁给了鲁国国君鲁桓公,但是齐桓公异母兄齐襄公与文姜有私情,最后害死了鲁桓公。文姜和鲁桓公的儿子姬同继位,就是鲁庄公,他娶了齐侯之女(学者认为是齐襄公之女,《史记·》记载为桓公之妹)为后,史书称作哀姜。哀姜嫁入鲁国时,来了个陪嫁妹妹叫叔姜,哀姜与鲁庄公没有生孩子,但是宣姜的妹妹叔姜与鲁桓公生了个儿子叫公子启。哀姜与鲁庄公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庆父、公子牙关系密切。鲁庄公在位三十二年,死后由庶子公子般继位,鲁庄公的胞弟季友辅佐。但是庆父孔武有力,野心不小,他派人杀了侄子公子般,另立叔姜的儿子公子启为君,是为鲁闵公,把持朝政,与哀姜私情不断,秽乱朝纲,再后来庆父与哀姜密谋,杀死鲁闵公,准备自立。对于鲁国的内***幻沉浮,齐桓公极为关心,他派使者仲孙湫出使鲁国,实质上打探鲁国的虚实,使者仲孙湫归来后向齐桓公报告:“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意思是说,如果不把庆父这个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铲除掉,鲁国的灾难是没完没了啊。这就是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鲁闵公元年》)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