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而不殆,知足而不辱 知止而不殆

tamoadmin 历史典故 2024-08-28 2 0

怎样理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大国要像煎小鱼那样:一是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会把小鱼煎糊,火太小煎的时间久鱼会不鲜美;二是不能随意翻动鱼🐟,小鱼太嫩,翻动太勤就会散了。

历史上隋炀帝治国就是没有掌握好火候,火🔥烧的太旺,不知道体桖人民,把国家给烧没了。公元605年当上皇帝后,一是在洛阳大兴土木修建大业城,二是亲征吐谷浑打通河西走廊并在河西走廊召开万国博览会,三是开凿京杭大运河,四是亲征东北的高句丽。分开来看可以说他做的那一件事都是对的,尤其是后三件事只有千古帝王才会想到并且去实施。问题在于他马不停蹄的干,几代人的是他想一代人干完,不考虑老百姓是否能够承受。就像煎鱼🐟一样不管鱼能不能承受只管加大火力。自然是不行的!


再比如灭亡西汉王朝、建立
新朝的皇帝王莽在治国上也是没有把握好“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建立新莽王朝后他企图穿越到现代,推行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可是过于超前无法实施。于是政令朝令夕改,搞的人民无所适从。就像煎鱼🐟一样,翻去翻来国家焉能不跨。

道德经讲的是治天下,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治大国和治天下在这里是同义词,因为大国是天下施政行政中枢,治天下的根本就在于治大国,大国治理好了,自然就会天下臣服,万民来朝。

知止而不殆,知足而不辱 知止而不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若烹小鲜。烹小鲜,一方面不能火太大,会烧糊掉。这说明人君治天下,不可有奇欲,也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就会如同以大火烹小鲜。第二,不可以经常翻炒。如果不停翻炒,就会弄烂掉。这说明人君不可以妄施人道,妄为人道,随便施行法令,朝令夕改,否则天下就会生乱。

个人理解,小鲜即小鱼吧?一条鲜嫩的小鱼要烹来吃,做法可以有许多种,因为每个人的口味不同,烹炸煎炒,清蒸水煮,甚至烧烤,必要时为了活命可以生吃,比如特战队员野外生存。

吃鱼的目的,(包括其它食物)是为了给身体增加营养,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如何烹制则应围绕这一主要目的,选出合适的方法,首先应该考虑怎样保持其营养,然后才可考虑色香味形,如果烹制后没了营养,那色香味形都是扯淡。

知止而不殆,知足而不辱 知止而不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概老子的意思是,治理一个国家和烹小鱼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道理,民为国之基,民以食为天,民生当为第一要务,民富则国强,治国方略应以此为核心为主导,所有的政策,方法,规则均应为这一核心服务。

天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自然界及人类社会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当然也包括经济规律,市场规律,而管理者只需按其规律制定适当的规则,给人们的社会活动,创造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生活生产环境就可以了,不必过多过度的干预,管理制度的过与不及,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就和烹制小鱼是一个道理。

企业运作也是同一个道理,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所有的经营理念,规章制度,市场营销,都是为了使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利益,企业老板(董事会)与员工则是一对矛盾着的统一体,各司其职,该管的管,该放的放,很难想像一位事无巨细,事必亲躬,所有事都管,无视市场规律,主观臆断瞎指挥的老板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知止而不殆,知足而不辱 知止而不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代流行版本《道德经》第六十章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治理天下,就像烹饪小鱼一样。道法自然以正治国无为而无不为,妖魔鬼怪就不显神通了。不是妖魔鬼怪不显神通了,而是鬼神都失去伤害人的力量了。不只是鬼神不伤害人,得道的圣人更不会伤害人。自然万物与人类和谐共处互不相伤,天道玄德交归于本原,因此天下百姓就能够普享幸福安乐。

为了进一步理解“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我们不妨参考阅读一下《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道原本无名,它虽然朴实无华到了细小看不见的地步,但天下人没有谁能够让它服从个人意志。统治者如果能够顺应天道以正治国,那么万事万物就会自然追随。天地间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自然就会风调雨顺普降甘露。老百姓不需要用法令控制,社会经济就自然会均衡发展良性循环。自远古开始,人们就已经形成了公共***公平分配的规则和名称。以前既然有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和名称,那么后人做事就应该懂得分寸。懂得了这个适可而止的分寸,就不会有任何凶险了。这就像天下都依归于道,也犹如百川归于江海一样。

还可以再参考阅读接一下《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得道的圣人没有常人的私心,而是以全天下人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必须善待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是为了感化他善良自觉。对于守信的人,我必须以诚相待。对于不守信的人,我也以诚相待,这是为了唤醒他诚心自觉。得道的圣人治理天下,总是凝神静气摒弃私念,使天下人同心同德克己奉公团结友爱浑然一体。百姓自然都会心无私心杂念随时听从召唤,圣人就像对待纯朴天真的婴儿一样呵护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