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理论叫做“囚徒困境”,小时候暑***作业上就有过这个问题。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五年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二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凿,二者都判刑十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
由图可以,大家都不认罪,对大家最有利,谁都知道这一点,
但是,因为无法沟通,也不可能信任对方,他们心里都会想,
如果我抵赖,而对方认罪了,那对方免刑,我一个人20年。
如果我认罪了,对方抵赖,那我就可以免刑(都有侥幸心理)。
退一步,如果都认罪了,也不过是一人十年而已,比我二十年少一半。
我不相信对方能抵赖。
所以,都知道两人同时抵赖最优,但是,基于个人利益,我认罪最好,
何止是中国,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反间计一直屡试不爽!
《孙子兵法》第十三章,叫做《用间》,专门论述间谍的重要性和如何用间,认为打仗就要“多用间”!就是要高度重视使用间谍。
关于间谍的重要性。孙子讲到,
大致意思是,打仗是特别烧钱的买卖,关系天下苍生。必须要提前掌握敌方情报。而提前掌握情报,必须依靠了解敌人情况的人,也就是间谍。
这里主要说一说,反间!
反间是对敌人派来的间谍,我方因势利导反过来加以利用。往往能收到奇效。
因为敌方派过来的间谍,本身就得到了敌人的信任,了解敌人的弱点,破坏性更大。
我方已经发现对方派来的间谍,但是并不戳破他,而是故意泄露一些错误或者虚***的情报,利用他将这些错误、虚***的情报传递给敌人。从而欺骗、诱导敌人。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的故事。周瑜识破了蒋干的间谍身份,将计就计,故意让他偷走两封书信,致使曹操上当受骗,杀死蔡瑁张允,自断一臂。
这种很常见。一方间谍被发现以后,被敌人策反。反过来为另一方服务,向原来的阵营传递***消息,为现在的阵营刺探情报等等。这就叫做双面间谍。
反间计是三十六计之一,它的核心是“疑”,使敌自疑从而作出误判,自乱阵脚自斩手足,成功事例在史上不绝于书,如战国田单反间乐毅燕王,近如明朝崇祯中皇太极反间计杀袁崇焕,自毁长城。此计既用疑,它的成功是使之疑,基础其实是中计者的不信任,如果被反间双方,能够做到完全信任,反间计就难以奏效,而它的大行其道,屡次奏捷,说明人心叵测,信任之难。
反间计的成功范例层出不穷,他对施计者的要求并不高,重点落到针对对象的猜疑态度,猜疑越大越容易成功。比如陈平万金离间楚君臣,亚父范增和霸王项羽,二人一老一少,相从于事业初兴,一路走来历经风波,而陈平仅仅用浅显的认错人的方式,故意作出姿态表明厚待范增使者而轻视项羽使者这样的举动,就引起项羽对范增的疏离。这固然有用计的原因。核心则是项羽长期以来的孤傲自大,轻视他人的性格,以及与范增在如鸿门宴等事的意见相左所致,本来二人已经貌合神离,陈平的反间计才得以成功。
陈平的事例是利用项羽使者这一中间人,达到反间。比较精彩和经典的反间计,却是演义***上的,毕竟现实中要运用到如此得心应手,难度极高,所以在书上出现。如三国演义的周瑜利用蒋干说客身份,把他一步步推向曹操的反面,从而借他的刀杀了江东水军的心腹大患张允蔡瑁,由于此计运用到极致,几百年来为人所津津乐道,演绎出三江口、蒋干中计等剧本,蒋干也成为***的代名词,虽然史实上的蒋干风流倜傥不下周瑜,依然无补于间,史实人物被演义人物代言了,这也说明这一节反间计运用得极为成功。
反间的重点是利用敌人或其他力量的人来达成目的,从孙子兵法来解释,是指利用对方的间谍,给敌人制***情报以达成目的,它与离间不同,借助的是敌人对己方间谍的信任,从而创造机会,传递***情报过去。如崇祯杀袁崇焕,中间人就是脱逃的太监,而袁之死,却是由于崇祯早就对他心存不满,反间才得以成功,所有用间之计,四两拨千斤,这个四两,就是信任度。既然人与人之间的绝对信任不存在,反间计就能大行其道。
我是纵观历史2020,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反间计屡试不爽的原因其实就体现在人性的弱点,如果人和人之间有足够的信任,那么所谓的反间计自然被攻破了。
反间计是《三十六计》中的一条计谋,在三国演义中被多人使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反间计主要的特点就是以***乱真迷惑对手,在迷惑对手的同时让对方高层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这样的情况下施行计策的一方将大大受益。
反间计虽然语源于南北朝《三十六计》之中,但是运用却比南北朝早了很多,在清朝文人结合了我国古代军事上的一些案例来编写了一部具有较高军事价值的一部兵书并广为流传。说到反间计在《三国演义》中被多次使用,而且每一次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来解析一下三国演义中经典的反间计,周瑜杀蔡瑁张允。
以《三国演义》中周瑜反间计杀蔡瑁张允为例子
周瑜施反间计取得的效果非常不错,在此背景下周瑜为了除掉曹操水师将领可以说巧妙得运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原本是曹操主派遣周瑜老同学主动来问候周瑜却不料被周瑜利用了,周瑜故意在酒宴中和曹操的谋士蒋干对饮,并且***装喝醉,早早地将一封“机密”信封放在了蒋干能看得到的地方,信上写着所谓蔡瑁张允暗地里勾结周瑜的事情。蒋干也是一个“耿直”的人,一看这封信也没有怎么犹豫就交给了曹操,曹操一怒之下将蔡瑁张允斩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