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备具有高尚的人品。
在汉末三国那个***的年代,曹操能表现出纵横天下的超人之才和非凡之能,用“奸雄”二字概括是当然不确切,问题主要是他的个人品格存在严重缺失,他残杀生灵无数,为人又诡计多端,误杀吕伯奢全家却宣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站不住脚的。孙权在个人品格上要好于曹操,但他多疑,乱加猜忌,滥杀朝臣,使得朝中***自危。而刘备,从他举事之初到称帝之后,始终重百姓、讲仁德,把握好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这是刘备在品格上不同于曹操、孙权之处。可以说,刘备是汉末三国时代最负众望、最得人心的争雄者,也是最符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三国政治家。要不然,具有雄才韬略的“卧龙”诸葛亮,也不至于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轻易入蜀。
二、刘备心系百姓,为民着想。
由于年少失去父亲,刘备跟母亲靠贩草鞋、织苇席为生。汉末由于国家***,百姓受尽战乱之苦,田园荒芜,衣食无着。刘备当平原相时,将府中财物施舍给百姓,以度饥荒,自己在府里跟下人同席同食,无所挑拣,所以大家都归附他、爱戴他。正是由于刘备具有政治家的品质和平民意识,使得三国时期三分天下有其一。
怎样来评价刘备?
我个人比较推崇刘备,或者说我认为他是白手起家创业的楷模,也是低层人奋斗的楷模吧。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之辈,一步一步做到人生巅峰的蜀汉皇帝,创业之艰难,可想而知,从黄巾军开始,到3分天下,创业30几年才成功,实属不易。年少殇父,待黄巾起,遂纠结豪杰从军,灭黄巾有功,逐步成长,奔陶谦,合吕布,依曹操,投袁绍,靠刘表,合孙权,借荆州,灭刘章,败曹操,始三分天下,然而已60岁了。刘备从河北奋斗起,奔走江苏、山东、河北、河南、湖北、安徽、四川、陕西 ,走了大半个中国,一步一步走来才有所成就。
刘备年少有大志,大耳,双手过膝,好结交英雄豪杰,颇有仁义,能隐忍,屡败屡战,军师才能也还行,是个优秀的政治家。
正所谓:桃园结义有关张,三顾茅庐请诸葛,携民南下走长坂,西进巴蜀分天下。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三国时代,能够出人头地的都是人杰。一般来说,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
刘备虽然打个皇叔的旗号,可是他那皇叔在大家的眼中不值一提。他也没有什么家族和官方的背景,实际上就是和黄巾军一样的起义军,只是洗白了而已。
刘备心里深知这一点,他也在寻求各种方法去改变这一方面的短板。
刘备在少年时代就去进修学习,虽然没有得到老师的称赞,但找到了他第一批朋友。一起同过窗的公孙瓒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贵人。公孙瓒后来给刘备资助兵马,扶助刘备起兵。
在刘备招兵买马之际,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关羽张飞,这些和他一起扛过枪的弟兄,成为他事业上的有力帮手。
最后他交接客商,靠联姻等手段收罗了一批象糜竺,简雍这样的人才。依靠这些人才,他组成了自己的班底。
可是,刘备身上的草根性,使得公侯世族对他敬而远之。这使得刘备虽然得到民心,可由于得不到垄断治国知识的知识分子阶层的认可,刘备得不到有治国才干的谋士。
对于袁绍,曹操,孙权不说,连张绣吕布都不如。刘备因此被赶出了北方,在荆州苟延残喘。
在荆州,刘备遇到了诸葛亮,这才如鱼得水,打开了治国的大门。以诸葛亮为中心的荆州人才群,充实了刘备的智囊团,为刘备三分天下,打下了基础。
我们从刘备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刘备自幼胸怀大志,虽然史书没有明言,刘备的偶像其实是刘秀。他以刘秀为榜样,想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