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逸,安逸,安闲,待,等待,对付。劳,疲劳。多指作战中利用时间休整,养精蓄锐。待敌人奔走疲劳时乘机出击而取胜。也指双方对立,让对方先出手,自己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动。[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丿:⺀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拒城,以逸待劳,非所认争也。″(例句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取以逸待劳避实就虚战术。这就是以逸待劳含义及出处。
以逸待劳这个成语是出自孙子兵法中的,下面就来简单说说吧。
1、出处
以逸待劳,我们来看下它的原文是怎么写的。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什么意思呢,指的是在战争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养精蓄锐,等待疲乏的敌人来侵犯我军时,给敌军迎头痛击。
以逸待劳不是说要贪图安逸,耍点小聪明,而是一种大智慧。是居高临下看问题的思路,通观全局来判定思考。战场中的以逸待劳,是要先把握对战时机,抢得有利地势位置,然后等我军养精蓄锐充足了,敌军体力消耗了,在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一鼓作气,杀得敌军片甲不留,最终取得胜利的一种策略。
2、典故
故事发生在诸葛亮先生第五次北伐时期。为了准备这次北伐行动,诸葛先生不但进行了两年之久的准备,还特地研制出“木牛”和“流马”粮食运输工具,调动了十万多民众司马懿得知诸葛亮进犯后,就率领大军进行迎击。双方经过几次交战后,在五丈原地区展开对峙之势。诸葛亮先生迫不及待的要与司马懿展开最终决战,但司马懿却坚守城门不出,进行避而不战的策略。
诸葛亮最终还是在北伐途中去世了,为什么会死呢,多半的原因是他不懂得以逸待劳,军中不管大事小事都必须亲自过问,活活把自己给累死了。而司马懿深懂这个道理,就利用这点将诸葛亮活活给拖死了。
3、生活中
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2.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3.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4.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5.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诺曼底战伇:英美盟军在战术上***用了大量的***情报、***信息以及用橡胶做的***设备迷惑了德军。销定二个登陆滩;盟军17、6万先头部队佯攻加萊港以此迷惑希特勒。德方误以为还有第二次登陆,将重***到第二次准备打击。而诺曼底已有288万兵力抢先登陆,使徳军陷入了两面作战。诺曼底战伇使得盟军在西欧大规模进攻,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且从该战役中吸收了经验。登陆成功使苏军在苏德战埸胜利反攻。一方面,法国地下抵抗运动的有力配合,以及德军的误判及防御簿弱以致塞纳河以北的部队不能适时调动,决定了全线失败的重要原因。诺曼底登陆的胜利:使盟军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埸,德军陷入了两面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让苏军成功攻克柏林,迫使德军无条件投降!这时,美军又在太平洋对日全面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代号:``霸王``行动的战役于1944年8月19日渡过塞纳一马恩省河后宣告结束。诺曼底战役是反***战争的转折点,宣告了***失败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