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虱而谈”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典故: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寿光县西南)人,侨居魏郡(今河北临漳县西北)。他家里很穷,年少时靠卖簸箕为生。他曾经到洛阳去卖簸箕。有一次,有个人要买他的簸箕,出很高的价钱,但是说没有带钱在身上,要王猛跟他去家里取。王猛觉得很划得来,就跟着他走。走了很久,忽然来到一座深山,看见一位老翁,头发胡须都白了,盘坐在胡床上。左右站着十来个人。
那带王猛来的人叫王猛拜见老翁,说:“这就是无念***。”
原来这就是嵩山。无念是一位道行高深的隐者,他很欣赏王猛具有良好的素质,于是派人引他入山,收为徒弟。王猛从师学习,尤爱读《阴符经》,通晓姜太公兵法。
长大成人以后,王猛告别师傅,四处游历,来到邺都(今河北临漳县)。但是两晋时代是重门阀世袭的时代,出身名门贵族的子弟,尽管肚子里一肚子的草,也能做官,而且做***;出身贫寒的士族,尽管一肚子学问,还是被人瞧不起,他们被阻断了仕进之路。
王猛在邺都,就受到那些纨哑子弟的歧视,因此愤而隐居于华山,一面修炼自己,一面等待时机。
晋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桓温率兵北伐,进军灞上(今陕西西安东)。
王猛听说,穿着粗麻布做的短衣,去见桓温。桓温初至关中,想了解关中人士的动向,于是接见了王猛。王猛毫无拘束之态,坐在客座上高谈阔论,一面手里在短褐中掏来掏去,半天,两个手指捏住一个什么东西,在光亮下照了照,是只虱子,一下丢进口中,还嚼了一嚼。
这一切,桓温都看在眼里,心想:名士怪癖!
在魏晋时代,许多名士都有各种各样的怪癖,不以为奇。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桓温想试验一下他,于是问王猛说:“我奉晋天子之命,率10万精锐之师,征讨叛逆的秦王,这是替百姓驱除残贼,可是三秦的豪杰之士,却很少有人来拜见我,这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