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首诗反映了对爱情的追求和结局,过程是漫长的,结果是圆满中,没有出现“失节”的画面,因此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一般人认为,琴瑟和钟鼓是出现于婚礼上的乐器,表现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非也,琴瑟和钟鼓在先秦时期是相处和谐的象征,《小雅·常棣》中有“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小雅·楚茨》有“钟鼓合奏,音响协大”的诗句。将夫妻比作兄弟是先秦时代的文学特征,如“燕尔新婚,如兄如弟”,夫妻之间如兄弟之间和谐,和兄弟之间的和谐又完全遵守礼乐制度。
乐而至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四字成语,它的意思是通过快乐、愉悦的方式达到某个目的或者结果。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中的一句话:“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说人应该在生活中保持快乐和悲伤的平衡,不要过度沉迷于愉悦或者悲伤中。在现代社会中,乐而至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许多人通过积极向上、阳光向前的态度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总之,乐而至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论语》中,孔子这样评价《关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痛。孔子编纂《关雎》的目的,就是通过诗歌的方式阐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深刻内涵,以达到“风天下而正夫妇”的教育目的:君子只有得到一位贤德的好女子做伴侣,夫妻和睦,社会的风气才良好。
这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或者这就是这首诗的价值所在,也是深得人们喜爱的原因。
《声无哀乐论》,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嵇康认为人的情感上的哀乐是因为人心中先有哀乐,音乐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来的。嵇康大胆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等同于政治,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甚至要它起占卜作用等方面,是有着进步意义的。
《关雎》奠定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关雎》虽有快乐之音而不过分,虽有悲哀之情而不凄伤。这首诗被后世当做表现夫妻之德的典范。使男女之爱符合于社会的美德,但是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我们引《关雎》全文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