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划为子、丑、寅、卯、辰、已丶午、未、申、酉、戍、亥、以23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三点至五点为寅时,五点到七点为卯时,七到九点为辰时,九到十一点是为巳吋,十一点到一点是午吋,一到三点是未时,以此类推。
下午3点到4点是申时,别称哺时、日哺。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下午3点到4点是什么时辰
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23点至1点为子时,1点至3点为丑时,3点至5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下午三点到四点是申时时辰。按六十甲子计时法,每天分十二时辰,通常是这样划分的,晚上十一点到次日一点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五点到七点为夘时,七点到九点为辰时,九点到十一点为巳时,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一点到三点为未时,三点到五点为申时,五点到七点为酉时,七点到九点为戌时,九点到十一点为亥时。
下午三点到四点是申时,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子时是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丑时凌晨一点到三点,寅时是三到五点,卯时是五到七点,辰时是七到九点,巳时是九到十一点,午时是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未时是下午一点到三点,申时是下午三点到五点,所以下午三到四是申时。
是申时上刻人。我国的计时法则为一天12时辰,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分别以子时、(夜间11时至1时)丑时、(夜间1时至3时)寅时、(夜3至5时)卯时、(5至7时)辰时、(7至9时)已时、(9至11时)午时、(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未时、(下午1至3时)申时、(下午3至5时)。另分1时为3刻,即:上、中、末刻,每刻为40分钟,因此为申时上刻之人。这种提法都是用在人的生辰八字之说中,以便于掌握的。
动词,是拉住胳膊,比喻有人牵制、阻挠、阻拦别人做事儿。做事儿遇到了很多阻力、障碍。诸多,很多,不少,形容比较多。掣,拽、拉。控制、限制,防止。肘,这里指胳膊。如:我现在很难,受到了诸多掣肘,工作难以开展。注意,这里掣肘不能写成擎肘。容易写成错别字。
左右互搏是“左膀右臂”的同义词“左膀右臂”表示一对相互配合的人,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左右互搏”是一种武术技法,在战斗中,指用左手和右手同时进攻或防御,目的是增强攻防能力及出其不意的效果
近义
得力干将 耳目心腹
解释
像是(自己的)左边的肩膀和右边的胳膊。比喻得力的助手。
引证
凌叔华《古韵》:据说恭亲王把他视为左膀右臂,将来肯定官运亨通。
例句
部门经理是协助总经理做好工作的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