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思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遇到利益时能够明白其中的义理,即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道义原则之间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1. "见利思义"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即在面对诱惑与利益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义原则。
2. 这个成语也可以理解为在处理事物时能够综合考虑利益和义理,找到一个平衡的折中点。
3. 在商业和政治等领域中,一个人能够"见利思义",不仅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还能够站在更大的角度考虑整体利益,做出符合***道德的决策。
总结来说,"见利思义"强调了人们应该能够在面对个人利益和道义原则时做出正确选择,不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到社会和他人的利益。
见利思义: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成语解释 【成语】见利思义 【拼音】jiànlìsīyì 【解释】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成语典故 【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译文:见到财力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以为完美的人) 【示例】财利迷心,人情世态,~,于君无愧。◎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还带记》 词语辨析 【反义词】见利忘义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廉洁自守
释义
基本看到利益,就想到了道义。
比喻比喻重义轻利。
例句
1.
他虽然经商,但把“见利思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决不去赚昧心的钱。
出处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见利忘义(拼音:jiàn lì wàng y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1]见利忘义指见到有利可图就忘记道义;比喻为了私利,而不顾正义和道义。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