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很讨厌这种行为的。因为他不坚持原则放弃自己见解的真理。往往会听之任之,盲目的崇拜导致整个群体的失败。只有坚持己见的真理,引领群体才能够取得胜利。这是通过实践证实的真理。这是伟大领袖***坚持的真理。当年***在江西井冈山建立起了红色的革命根据地。他坚持了己见取得了4次反围剿的胜利。当中央***转移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坚持己见真理,受到了排斥,在第5次反围剿中丢失了根据地。但是***没有放弃己见真理。在遵义会议上,***坚持了己见真理,引领中央红军最后走向了胜利。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讨厌,但是有点可怜。社会复杂,人生不易。
现在无论做什么事都讲人脉,在有的时候,有的时间,有的环境下,如果坚持直来直去可能就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当然这并不是说就要一味地迎合别人。什么事都有底线。不突破底线,当忍则忍,宽宏大量是对的。
但是,大的原则性问题是不可让步的,该坚持就要坚持。
不讨厌。人是群居动物。
不合群的人才被讨厌。合群的人被人喜欢。
别人都认为是对的,你认为是错的。你可以说出理由啊。别人都是傻子听不懂吗?存在即合理。
你能力特强之后才有不合群的资本。
我觉得早年的曹操是想当一个治世之能臣的,但是,现实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事与愿违的。
比如明朝的崇祯,他上位时已经是个烂摊子了,所以即便他再怎么励精图治,也只能当个亡国之君。
曹操在这方面努力过,不然也不会得到荀彧的支持。但是,时间久了,曹操看到了汉朝不可挽回的衰落,人变了,环境也变了,然后心也变了,最后成了乱世之奸雄。
荀彧之死可以说是标志着曹操彻底的蜕化为一个奸雄。
而他从始至终都没有逼献帝禅位一事,虽然众说纷纭。但我觉得也可以这样解读:曹操知道汉室的败落不可避免,他也别无选择的亲手扼杀了自己曾经的梦想。但是,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汉室守节,至少他的一生,没有取代献帝,成为真正的皇帝,这是事实。
论起曹操是能臣还是奸臣这个问题,总得摆事实讲道理。尽管很多人都说曹操是奸臣,京剧中曹操的形象也是大白脸名闻于世,但是不得不承认,终曹操一世,他奉的还是汉朝为正朔,他并没有篡汉!篡汉的他的儿子曹丕。他对汉朝是有功的,时值东汉末年,乱世之秋,许多诸侯都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但是却行着利己之事,对自己有利的抢着上,没利的就躲起来。汉献帝在长安受尽磨难,又有谁去搭救了?最后还不是曹操!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却给了汉献帝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有相对安全的环境!曹丕即使篡汉,也没有杀死汉献帝,仍然给了他优越的待遇。
从这几点看,曹操还算是一个忠于汉室的能臣!
曹操历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认为曹操一生功高盖其前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且是一位能臣吧。如果我们从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分析下,就能知道曹操有多“能”了。
第一,在政治上,曹操部尉任上,尽心尽责,大胆改革吏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为其后来的从政打下稳固的基础;实行屯田制,让士兵在打仗之余耕作农田,既保障了军队的供给,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还免除百姓赋税,使农民得到修养生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设立盐田专营,有力资助了农业生产;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一床被子用十年,衣服破旧不弃,缝补后继用,还规定丧葬从俭,墓地不占沃土,不得大搞陵园建设等;在用人上,知人善用,唯才是举,创立了科举制度;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后来的汉室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军事上,曹操熟知兵史,并能把历史上兵史知识与作战经验相结合,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领兵打仗中。曹操破黄巾、灭袁绍、斩吕布、去匈奴、拔汉中等,军事成就显赫一世;其撰写的《兵书摘要》,主张兵以义动,继承并发展了我国的军事理论,著名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传为典范,为世人仰慕;对军队管理,纪律严明,很重视提高士兵打仗的积极性,铺垫了军队打胜仗的思想基石;足智多谋,在绝境中往往是柳暗花明,比如“望梅止渴”“割发代首”,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在文学上,曹操创建了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现留存的二十多首诗作广为后人传颂,他的作品引领了一个时代,也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最负盛名的名篇佳作《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短歌行》如行云流水,气势磅礴。
此外,曹操爱好广泛,书法绝伦,隶书令后人临摹,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兵器收藏较为突出,所以说曹操是古代多才多艺之人的代表。
综上所述,我认为曹操是一位能臣。
我是流浪的历史,喜欢就评论、关注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