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攻城拔寨的一样吗,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攻城拔寨的一样吗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4-20 11 0

夷陵之战后,东吴有能力吞并蜀国吗?

夷陵之战过后三国实力的排序由魏蜀吴变成了魏吴蜀。其中魏国实力是占绝对的优势。蜀国实力虽然有所下降又失去了荆州,但是防守是绰绰有余的。东吴并没有绝对的实力吞并蜀国。简单做以下几点分析:

荆州入蜀难难于上青天——地利

这个事情刘备已经从荆州夺取刘璋的益州的时候就已经给东吴集团做了示范。刘备进攻刘璋实力大家一目了然,很明显,刘备是占有绝对优势主动权的情况下,依然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失去了副军师庞统。后不得以举国之力,几乎除了关羽以外的所有蜀汉名将都已经参与到了益州作战才取得了成功。现在换了人,东吴进攻防守方成了蜀汉很明显防守方的提升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有质的提升,东吴方面根本就没有胜算。

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攻城拔寨的一样吗,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攻城拔寨的一样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吴其实有过尝试想要趁机攻灭蜀国,但是两次都以失败告终。

第1次

就是在夷陵之战结束以后,陆逊率东吴的全部兵马,追击败退的蜀汉军队。陆逊误入鱼腹䍛的石兵八阵,差点交代在里面。若不是诸葛亮让自己的岳父黄承彦将他带出,恐怕东吴立马就会陷入绝境面临人才断代的情形。

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攻城拔寨的一样吗,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攻城拔寨的一样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2次

夷陵之战后,东吴当然是没能力吞并蜀国的。要是有这个能力,孙权早就下手,难道还跟刘备在那客气,主动找刘备请和。

陆逊打赢夷陵之战后,孙权和陆逊都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为了防止曹丕趁火打劫,主动找刘备请和,然后专心去防御曹丕的进攻。曹丕的存在,是孙权不敢趁胜追击的主要原因。

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攻城拔寨的一样吗,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攻城拔寨的一样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算没有曹丕这个因素,东吴的实力虽然强于蜀国,但是吞并不了蜀国。东吴应该连白帝城都拿不下来。

刘备大败,一路收集残兵败将回到白帝城。到白帝城后刘备就住了下来,已经没打算继续退了。这时候刘备已经稳住了阵脚,准备积极防御了。同时赵云也从江州带着两万兵马往白帝城赶。

东吴这边参与夷陵之战的也就五万人,经过战争中的损耗,加上一路追击,战线的拉长,到白帝城能有多少人,很难说。就算给他们五万人,他们也没有快速打下白帝城的实力。

毕竟东吴打过攻城硬战的,也只有周瑜。吕蒙说打徐州,不在话下,说徐州易攻不易守最后选择偷袭空虚的荆州。吕蒙这话八成都是吹牛的。东吴就这么几万人,想快速打下白帝城,应该是天方夜谭。刘备不是傅士仁,糜芳,不是你写一封信就开门投降的。别人毕竟是一国之君,御驾亲征的气势还是有的。

答不能,为什么不能吞并蜀国主要就是有以下几点。

第一,刘备虽然在夷陵之战败了,但是对于刘备来说,他的实战经验丰富,有壮士断腕之心,败了心疼但是撤退还是非常迅速,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

第二,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他对于未来发展掌控的手段很厉害👍🏻,在蜀军撤退后,需要打理的关隘都重新排兵布阵。

第三,就是曹魏的军队虎视眈眈,为此,东吴的军队不能和蜀国弄得鱼死网破。这样的话,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第四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并且从东吴到重庆和成都的长江是逆水行舟。非常困难。

谢邀,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夷陵之战后,东吴有能力吞并蜀国吗?其实这个问题在当时东吴的内部就讨论过。以徐盛,潘璋为首的武将,主张乘胜追击打到永安活捉刘备。他们的理由是吴军刚刚大胜,士气大涨,而蜀军新败,吴军一鼓作气一定能打败蜀军。但以陆逊,朱然等人却表示反对。反对的理由一是,刘备收拾的残军和赵云率领过来接应的军队加起来有两万人。有两万人守城,很难一下子打败。另一方面曹丕亲率大军在南阳号称是助吴伐蜀,但其真正目的想等到吴蜀两败俱伤时,乘机从中渔利。

可以说陆逊还是很厉害的,他准确的判定了形势。一方面,陆逊手上的军队不足以拿下永安。刘备伐吴三国演义号称是70万大军。但实际上应该是六到七万。七万人就让吴国举国震恐。可见陆逊用了抵抗的军队顶多四五万。夷陵之战刘备败的再惨,在冷兵器时代只要有遭遇战就一定双方都会有死伤。所以夷陵之战东吴损失几千人是肯定有的。所以陆逊追击刘备的军队顶多四万。四万大两万,对方是守城方补给又比自己短。这样是很难打的。另一方面,曹丕屯兵南阳,如果永安久攻不下,曹丕一个偷袭,荆州不是又失去了吗?要知道当年偷袭关羽,陆逊也是有参与的。自己做过的事,也会防着别人的。就像曹操喜欢偷袭别人的粮草,也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粮草。

所以说,吞并蜀国对吴国是不现实的。好好经营好刚弄回来的荆州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