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示例: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守尾生抱柱之信,拼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
【原文·出处】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庄子·盗跖》节选
相关典籍:
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节选
【译文·故事】
2015年3月27日民间有很多古老而美丽的传说都和九龙有关,相传道教创始人老子出生之时,“九龙吐水,以浴圣姿”。于是,九龙乃中国民间最为祥瑞之物,九龙柱也是九龙柱是九根直冲云霄的龙形汉白玉图腾柱,象征着老子降生时,九龙吐水,以浴圣姿。在九龙柱的底座上,雕刻着九个发生在涡阳境内的历史故事。依次为“陈抟卧迹”
上海的高架立交九龙抱柱的传说不是真的。
上海延安路高架龙柱当事专家张耿耿对于九龙柱的传说解释到,当时建高架的时候施工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承建方要求上海市政设计院更改设计,但遭到了设计院的拒绝。
而此时,同在北段施工跨苏州河标段的上海市政一公司,已将98根同样粗的桩打入地下。设计院向我们求助,在成都路高架建设指挥部的协调下,交会处立柱的打桩工程,转由张耿耿来负责建设。
张耿耿带着队伍,在施工时***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用8吨重锤打桩;二是打桩时不间断地灌水,起润滑作用;三是连续18小时捶打,保证桩柱连续深入。
变更施工方案后,仅用了一个月零5天的时间,张耿耿便将36根桩子全部打入。完成了成都路高架的节点施工,确保顺利通车。可见,桩子最终打入,靠的是科学的现代化建设技术,而非风水玄学。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比干之忠、尾生之信作为榜样励志人们做忠义、诚信之士。“尾生抱柱”是庄子用典故的形式记录着鲁国(山东曲阜)青年尾生,为爱情信守承诺而死的故事,《庄子.盗跖》篇记载:尾生与女子期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虽是一典故,却是一个有着***真事的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孔圣人的家乡(今曲阜)有一个叫尾生的青年男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认识一位女子,二人一见钟诚,私定终身,怎乃遭女方家长反对,有一次二人偷偷私会,女子决定跟尾生私奔,两人决定在城外的木桥下相会,不见不散,这一天,尾生来到桥面等候女子到来,怎乃天公不作美,这天恰遇暴雨来袭,尾生转至桥上避雨,以待女子到来,左等,右等,不见女子踪迹,河水上涨,没至膝盖,众人劝其逃离,尾生不肯,仍抱柱等待女子,后来河水大涨,淹没了桥面,尾生就这样被活活淹死。女子为何没来呢?原来女子要跟尾生私奔的消息传到她父母耳中,女子的父母将其女儿软禁至家中不能如期赴约,尾生的死讯传至女子家中,女子悲怮欲绝,跑至桥河,见尾生抱柱而亡,遂跳河自尽,随尾而去。一对青年男女用生死谱写一曲壮丽的忠贞爱情的篇章。尾生的死虽有些可惜,但却用生命诠释了忠于爱情,信守承诺的价值。大诗人李白用这样的诗句发出慨叹: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谢友们鉴赏,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