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出处典故,以逸待劳出处典故是什么

tamoadmin 历史典故 2024-05-06 15 0

36计第四计典故?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以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四计,属于胜战计,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计谋。指作战时不先发动攻击,养精蓄锐,等敌人疲惫之后在发动攻击,一举拿下。这词出自于《孙子·军争》。接下来列举比较典型的案例。

以逸待劳出处典故,以逸待劳出处典故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夷陵之战,以逸待劳

三国时,吴国擒杀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报仇。此时刘备锐气正盛,并且居高临下,陆逊深知难以取胜,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静观其变,就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慢慢的开始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开始松懈。

此时刘备也犯了兵家大忌,帅军在山林安营扎寨,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陆逊看到此景,觉得时机成熟,下令全面反攻,—把火烧毁蜀军连营七百里,打得蜀军措手不及,伤亡惨重,慌忙撤退。也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夷陵之战”。

以逸待劳出处典故,以逸待劳出处典故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十六计以逸待劳是哪个战?陈璞之战?

不是陈璞之战,是城濮之战。先说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

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是胜战计之一。以逸待劳的原型故事,不是战争,而是两个小儿杀狼。两个小孩各自抱着一窝狼崽中的一只,分别爬上两棵大树。然后拧打狼崽,狼崽惨叫把外出觅食的母狼引回来。母狼来到树下,两个小孩交替拧打手里的狼崽,母狼心疼,拼命奔波于两树之间,最后累死。

城濮之战是退避三舍这个典故的出处,这一仗更应该归为三十六计的“欲擒故纵”。

以逸待劳出处典故,以逸待劳出处典故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兵行险着的典故?

兵行险招,是指在战争中运用各种策略、战术和技巧来应对敌方的攻击和进攻,以求战胜敌人。兵行险招是一种非常实际的战术运用,它来源于战争史中的一些经典战例。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兵行险招典故。

典故一:伏兵截秦

战国时期,秦国与魏国为了争夺豫州地盘而展开了一次血腥的战争。魏将士贾骊率军五万,进攻了秦国的邢台。在秦将白起的带领下,秦军想出了一个兵行险招。他们故意放出诱敌人的消息称,秦军在外面拿到了大量的贵重物品,就要离开了。于是魏军得知后,便分成两路制造围攻,袭击秦军的营寨。

白起故意诈败,退到一处陡峭山坡上。魏将贾骊追上来时,不料发现秦军不见了踪迹。突然,数万只秦军的箭矢从山上射下来,强弩之下,魏军损失惨重。最后,魏军兵败被擒,贾骊也被抓起来了。

“兵行险招”的典故出自韩信指挥的井陉之战。公元前204年,韩信统率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集结大军于井陉口防守。在井陉之战中,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多将广,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对于赵国来说,派出了20万大军,而就韩信来说,则只有3万兵马,这无疑是一场兵力悬殊的战役。

因此,韩信决定兵行险招,出奇制胜。他先派两千轻骑潜伏于赵军军营附近,并命令他们在赵军出营后迅速冲入赵营,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旗帜。接着,韩信率军向井陉口进发,在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扎下营寨。当夜,韩信命令汉军饱餐一顿,然后传令说:“今天半夜,我军将向敌军发起进攻。”接着,韩信挑选了两千轻骑,每人手持一面红旗,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营,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旗帜。

到了半夜,韩信命令万人的先头部队出营,向赵军挑战。同时,韩信又命令汉军主力部队在赵军出营迎战后,迅速从营地中冲出,袭击赵军营地。赵军主帅陈余见汉军兵少,以为韩信只派了部分兵力进攻,于是命令赵军出营迎战。在赵军出营后,韩信命令伏兵迅速冲入赵营,拔掉赵军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