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最早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范蠡、文种和勾践有关,出自范蠡之口。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说,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很多人认为这是关于韩信的典故,其实这段话最早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范蠡、文种和勾践有关。
勾践称霸后,范蠡认为勾践不会善待功臣,悄然离开越国,后来又从齐国致信文种,劝他赶紧离开勾践,其书如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一般理解是主子忘恩负义,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共享福之义。
但是,站在另一个角度讲: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技能,是不是这样?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不能与时俱进,还抱着原来的思想站在功劳簿上不进步,那么,国家还发展吗?还进步吗?
打仗更需要武将,治理天下更需要知识分子,武将不能看到这一点,结果会是什么?
打仗可以哥们义气,治理天下还哥们义气?打天下的阶段,是混江湖,治理天下,还能混吗?
换个角度,看看是弓的事还是狗的事,可能,更能给人启发。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养狗捕兔可为主人提供美味佳肴享受,若兔死没了,狗也失掉在主人面前的主要作用,只有轮为兔的替代品而被烹之,给主人解馋也。同样道理,鸟都没有了,弓已无多大用处只好收藏起来,说明事物之间所谓存在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
如最典故的事例莫过于深层次读懂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空城计"篇章,司马懿踏破街亭,大军直逼西城下,诸葛亮险罢空城计,城门大开,悠悠琴绪,闲夫扫地,妙退了司马懿大军,难得的绝妙文斗之战例也!先说诸葛亮乃真高人,知己知彼,智定乾坤,若司马懿乃有勇无谋之匹夫,根本看不懂诸葛亮之用意,诸葛亮还敢等留在城门上勇当一回"兔"而施展空城计吗?相信司马懿也不会无知到自已仅是其主人的一只猎狗而已,双方相惜为安吧!
这两句成语一般是指被利用而遭抛弃,多用于一代帝王开国后诛杀功臣的历史现象。但是开国帝王杀功臣並不仅因为功臣失去了利用价值,还有更深层的政治原因,那就是为了确保皇权不被功臣篡夺。
题目好,好就好在不是让解释"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意思,而是让你解读,谈感受,谈感想,谈理解!更高更深层次,解读历史***!
怎样解读 : 一,要理解古代封建社会,君臣关系,不是合作关係,是绝对服从关係!说白了就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关系!二,良臣可择君而侍,良禽可择木而棲!但选定后不得一仆二主,中间换主必死无疑!而且伴君如伴虎,小心侍侯,安得晚年,告老还乡,即幸福。君臣之间别想共享福的事。君臣有别!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中国存在时间很长,并形成中国文化传统,值得研究!就此!
借指某些君王,过河拆桥,只要重臣尽忠,一旦自己目的达到,为巩固自己地位、为太子登基铺路,防止重臣能高震主、功高盖世甚至谋权纂位,斩杀功臣、能臣、权臣。当然历史上功臣、能臣、权臣纂位的也不少。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做丘处机的人,他是宋朝大儒,因为一次误会而被贬到了太原,过着隐居的生活。有一天,他和几位朋友一起出去打猎,结果猎场上的鸟儿都被他们打尽了。而他的另外三个朋友都自豪地炫耀自己的箭术,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开口。
后来,丘处机的儿子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只有一种特殊的草药才能治愈。于是他便去寻找这种药草,但是在路上遭到了土匪的袭击。丘处机奋起反抗,可是他的箭袋里竟然空空如也。这时他才回想起之前打猎时的一幕:其他人鸟尽弓藏,他却没有开口,所以没有射箭。
从此以后,丘处机决定再也不打猎了,他开始专注于学问和救人,成为了一位仁义之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学会克制,不要贪图短暂的快乐而破坏自己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