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图轴》款识:依样。辛酉(1921年)秋九月。七十八岁。吴昌硕。通过款识可以看出,本图作于1921年,时吴昌硕78岁,为大写意,一丛葫芦从幅外棚架上挂下,藤蔓纠绕,果叶参差,墨色滋润,赋色鲜亮。三个硕大的葫芦均以没骨写成,用色轻重有别,各显老嫩之姿,量感质感俱佳。墨叶浓淡有序,视托葫芦藤蔓用笔,奔放不羁,构成旋律,复以洋红画两个北瓜,一上一下,既丰富全幅色彩,又充实构图。疏密有致,布局生动,款署“依样”,寓意诙谐,别有情趣。
上面这段文字,是网上一位叫做:百了无恨
的网友的评论,本人对画作并不精通,只是爱好而已。因此,对于画风,笔法构图等方面,就是盲人摸象了~
只是对作者将画作取名"依样",表达一下我个人的一点浅意。
顾名思义,大家基本认同,此是出自旧谚"依样画葫芦"。葫芦吉祥,福禄加身,寓意美好。以将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窃以为,此画作名字并非随手拈来,而是寓意深远~
老人书法入画,诗书画印,艺坛泰斗。所谓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依样"二字,转换一下,就是"如同那个样子"的意思!
佛经云:如是我闻。如如不动!就是如同"那个样子"的意思!
"那个样子"是什么?佛法讲,如来藏,真如本性,是我们出生前本来面目,也是宇宙大道的规律!
我们的一生,就像九大行星一样,在自己的轨道里运行,"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学者的境界,不再是以画为画,已经是以画入道。要将自己的道韵,融入到画作中,以期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也就是"依样"的样子~
画工的最高境界,是把你的心,沉到画中去,画中有你,你中有画,浑然一体,最后,物我两忘吧~
画纵长近五尺,上下不留天地,构图充满纸幅。绘藤蔓盘缠纠结,墨叶偃仰舒放,自上而下,贯穿通篇,一炷香式的题跋,使画面更见气势。两只硕大的葫芦被安置在画幅中央,一只垂挂于下方,高低、前后呼应。葫芦坚实的体态,加以浓重的色调,突显出体量和重量感,夺人眼眸。
吴昌硕有诗云“法疑草圣传,气夺天池放”,又说“作画时,须凭一股气”。画家以融草篆于一炉的老辣笔法入画,错杂纠缠的藤蔓,如龙蛇疾走,横伸直垂以至翻卷屈曲,笔势酣畅纵横,一气呵成。三只葫芦则用没骨法写出,在轻薄的藤黄打底后,复以浓重饱满的色彩刷染,显出肌理,仿佛葫芦将成熟时,皮壳剥落形成的斑驳质感。值得注意的是,最高处的葫芦覆写于藤蔓之上,从厚重的藤黄中,仍可隐约看到墨叶的痕迹,当是考量后补画,而恰是这最大的葫芦,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可见画家经营的匠心。整幅画布局、气势通盘考虑,浑然为一,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旺盛生命力。
吴昌硕作画重气势,绘葫芦更是凭藉那一手极具金石意味的草篆笔法写藤蔓,盘纡缭绕,气机畅旺,画到兴致上,所绘更是得意忘形,最为传神。他常常给自己所画葫芦取名“依样”,旧谚谓“依样画葫芦”。吴昌硕绘葫芦别开生面,是依样画葫芦?显然不是,这是佐人回味,如意之谓。前几年,我曾经在一篇短文中戏言吴昌硕画葫芦,与其说是吴昌硕选择葫芦来作画,不如说是葫芦选择了吴昌硕手中这管毛笔来张扬,就是因为吴昌硕的笔墨意趣与葫芦的恣意形态最可对应。
齐白石对吴昌硕极为推崇,他也喜欢画葫芦,一生画葫芦几十年,一直画到生命的最后阶段,并且越至晚年笔墨越率性。比如96岁所作葫芦小幅,两只葫芦垂枝藤叶间,大笔楷楷,色墨淋漓,灿烂而热烈。他也有“依样”的葫芦,比如89岁时就曾在一张随手拈来的纸上画下两只简笔葫芦,名曰“年年依样”,其实他的用意与吴昌硕一样,乃断其句而全其意,即“年年依样,岁岁如意”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