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痒最早来源于1955年上映的美国电影《七年之痒》,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爱情在七年后会进入一段危险时期。
人的细胞平均七年会完成一次整体的新陈代谢,其实这是一个累计的年限,人体的细胞更换不是同时进行的,而是逐一完成的。“七年之痒”一般是指人们爱情或婚姻生活到了第七年可能会因爱情或婚姻生活的平淡规律,而感到无聊乏味,到达倦怠期,要经历一次危机考验。
“七年之痒”是个舶来词,意思是说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年就会不以人的意志出现一些问题。高克芳并不是提出这个词的人,早在1955年玛丽莲·梦露就拍摄过七年之痒的同名电影,而在1987年香港导演杜琪峰也拍摄过同名电影《七年之痒》,高克芳只是在2008年出版过***七年之痒,至于是谁提出来这个想法的不得而知。但是有两点,第一它是舶来词,第二早在1955年就出过同名电影,所以这个词是在1955年之前甚至更早由某个国外人提出来的。
作品出处:《论语·阳货》
作者:孔子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 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
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
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呢?可以激抒***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 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 事。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这个典故出自清·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第六十五回:“无奈二姐儿倒是个多情人,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凡事倒还知疼着热。”
基础释义:形容对人十分关心爱护(多指亲人)。
【解释】:形容对人十分关心爱护(多指亲人)。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多指亲人或夫妻之间
释义
痛痒相关。形容非常关爱体贴。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回:“国王见了,叫了几声知疼着热的娘娘,遂递与行者。”[3]
例句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吴氏道:亲生的,正在乎知疼着热,才是儿子。却如此拗别搅炒,不如没有他到乾净。”[1]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紫鹃笑道: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