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王定国,即王巩。当年因为“乌台诗案”,王巩被贬出京,到了遥远的岭南宾州,歌妓柔奴一路随行,苏轼在这首词里写道: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岭南宾州,偏僻之地,跟着王巩来此,柔奴可适应当地的风土吗?但在苏轼问到之时,柔奴只回: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可见,在柔奴心里,原生故土在哪里并不重要,只要心有所安定,便能归于安宁。
此句由柔奴说出,但熟悉苏轼生平与人生的人,也知道,这种随性自然、达观其实也代表了苏轼的人生态度。浮浮沉沉几十年,从家乡眉山出发,苏轼到过杭州、密州、徐州,也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此后起起落落落落,一路到了惠州,最后还到了真的是荒芜的海南儋州…
但即使如此,他的诗词里,也并不见消沉,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所以,通过这一句诗,再结合苏轼本身的生平,真的能得到很大的感动。用他的诗词来回复,恰如其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很多事,只能坦然面对,淡然处之,这样,或许更能品味生活的快乐滋味吧。
我是万方,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苏轼的词作《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里应该是苏轼问柔奴,岭南应该是不太好?(岭南在中原人心目当中还是未开发地区)柔奴的回答。
岭南到开封四千多里地,在当时中原人心目中乃蛮荒之地,没想到如此一个柔弱女子竟能脱口说出如此豁达之语。
读了这一句,我们很想能如此”豁达”。能真正做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但现实是生硬和冰冷的,我不到十八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直在离家二百里之遥的瑞昌,一混二十多年,也真正做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到两千年,到深圳打工,却很难有此心安处是故乡的感觉!为什么?在外打工的常有的一句话"进厂打工,一脚在门外,一脚在门里。”就没得你心安,又如何是吾乡?年龄大了还得回真正的吾乡九江。
中国的城市何时才能让打工仔心安?中国的老板在高叫要员工以厂为家时,又几时让员工此心安处是吾家?
我是万方,热爱诗词以及人生哲理。读过我的文章请赐评、讨论、点赞和关注!(如有想互关的朋友请私信与我)
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神仙的气息把我给震撼。
此心安处是吾乡。此心在何方?
天地视万物为卑微的草,天地如同风箱,动而欲出,虚而不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万物如同卑微的草,所以心是包容在稻草里,所以人心好像稻草心。
稻草心随风飘逸,动而欲出,多言数穷,不如蹈草人安静站在原地,家乡的味道。
吾乡是童年的家乡,家乡在童年的印象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
鲁迅先生的家乡和童年闰土产生的灵性是光明和快乐的。此心安处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此心家乡的景物描写:恍恍惚惚,其中有像,其中有物。深远呀,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义。
只所以是吾乡,童年时代孩子快乐无忧的,挡住黑暗的父母亲,此心安处是吾乡其实是动荡不安的内心再加上可怜天下父母心。
此心安处是吾乡,吾乡在哪呢?自己坐看天空,心结解了,那一时间坐着的地方全身飘荡声音,就是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思。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这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词,赠友王巩的侍人寓娘即柔奴,感叹他们的爱情,敬佩柔奴的不离不弃。
琢玉郎“王巩不仅长得帅,世家子弟学识渊源为时人推崇。苏轼年长他一轮,却因在徐州做太守时建黄楼,赴宴的王巩席间吹笛一曲《梅花三弄》,令其闻之叹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成为他的"迷哥"知己。
此词羡慕丰神俊貌的王定国,还有清歌传皓齿让炎海变清凉,最慧美最痴情的佳人永伴,妒其琴瑟和美。
受苏轼牵连王巩被贬宾州,他人避之不极,柔奴不惧投荒身死同行。有道是有爱相随不孤单,由于柔奴细心照料,五年后王巩九死生,从瘴疠之地岭南"万里归来年愈少",神色焕发露出满足的笑容。
多少异地恋的女子,离开从小生长青碧的故乡,温暖的双亲呵护,愿意追随爱人的脚步浪迹天涯,有爱人伴左右,无论何时何地都感觉心。
而那些在遥远的他乡生根开花的人,一如那些远赴边陲结婚生子的屯垦戍边者,青春老去早己把边疆作故乡。
苏轼除了表达情比金坚的感动,更在于从此句中得悟:乐观面对人生挫折,才能得心之自由。
"乌台诗案”殃及池鱼一贬再贬,他离京城权力中心越来越远,不免凄惶仍思"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他问柔奴,偏远的岭南风土应不好吧?***坦然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言身处逆境时,不怨天怼地安之若素,则令东坡大受启发。
此消彼涨谓天道有公,不奢求圆满的人,看到春有花,夏有叶,秋有果,冬有雪的别样景致。
【定风波】
序: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常羡人间啄玉郎,天教吩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作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词中的“啄玉郎”是苏轼形容王巩的,王巩,字定国,从苏轼学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王巩因收受苏诗而遭牵连,被贬宾州(今广西宾阳县南)监盐酒税。宾州为岭南地区,僻远荒凉,生活艰苦。王巩赴岭南之时,歌儿柔奴同行,三年后,王巩北归,席间柔奴陪酒,苏轼作此词赞美柔奴。
苏轼多次用琢玉郎形容王巩,“啄玉郎”指善于相思的多情***,出自唐卢仝的《与马异结交诗》:直当中兮动天地,白玉璞里斫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
而“点酥娘”是苏轼夸赞柔奴的,“点酥娘”出自梅尧臣诗,题云:余之亲家有女子能点酥为诗,花果麟凤等物,一皆妙绝。梅尧臣诗中的“点酥”相当于现在的裱花艺。而苏轼是用“点酥娘”夸赞柔奴心灵手巧,聪明能干。
“常羡之间啄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这两句就说羡慕你这个多情男子,老天交给你一位心灵手巧,聪明伶俐的“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柔奴自己制作的的歌曲从她的皓齿中传出,就好像炎暑之地飞来了雪花变为清凉之地。“诗言志,歌咏言”,苏轼赞美柔奴用高超的歌技表达美好旷达的心灵,给人空灵清丽的美感。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岭梅指大庾岭上的梅花,此处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柔奴,赞美她克服艰难困苦的坚强意志,苏轼用夸张的语气歌颂热情洋溢的柔奴,又以否定发问“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却道“二字陡转,柔奴用铿锵有力的话语回答“此心安处是吾乡”,白居易诗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苏轼与白居易是异代知己,自然深受白诗启发,但这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却是专为王巩和柔奴量身打造,歌颂柔奴身处恶境却安之若素,与失意的主人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也寄寓苏轼自已身处逆境,随遇而安,乐观而豁达的情怀。无处不快,这就是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