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造车,出则合辙。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转化问题。
我们常听人批评某某书生,整天人知道读圣贤书,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面,闭门造车。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闭门造车还有后半句,叫做出则合辙。
意思是,关在小黑屋里面设计,只要合理,出了门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根本无需实践检验。
韩信的成功完全得益于刘邦给了他几十万的降军秦兵。这些秦军在当时非常能征善战,如果不是秦朝内部发生了问题,刘项在秦兵的战争中胜算的机会不大。
秦军纪律严明,战法先进,武器装备在当时为世界一流水平。韩信除了自身优秀的原因外,这一支秦军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点,秦军对项羽恨之入骨,项羽在西安以东坑杀二十万秦军的做法,使得以后秦军在对项羽的做战中,表现非常勇敢,宁可战死,也不降项羽深深埋在秦军的心里。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刘邦得秦军可得天下。
历史记载总会挂一漏万,相信韩信也是一步步从底层士兵做起,干起来的。这样的军事天才史记往往只说了结果,朝信成长中艰辛过程少有记录。
韩信打仗确实很厉害,但是,你不能否认韩信的运气。他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将领的运气都要好,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看完我以下的分析,肯定就会恍然大悟的。
大家都知道早年的韩信就是一个无业游民,到处蹭饭吃,又是去好哥们亭长家,又是去河边漂母那里。
但是,他总是能找到吃饭的地方,这一点你不得不佩服他。
到了秦末大乱的时候,他跟了项梁,又跟了项羽,你看韩信的眼光确实很精准,他当时跟着的这支队伍,也确实是天下最勇猛的一支。
但是,无论是项梁还是项羽,都看不上他。
所以,他又跑到了刘邦那里,刚开始刘邦也不欣赏他。
夏侯婴和萧何分别向刘邦推荐过韩信。但是,刘邦始终没有给韩信更高的官职。
不得已韩信要离开刘邦了,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萧何知道了情况,他把韩信给追了回来。然后让刘邦重用韩信,否则,刘邦只能待在汉中,永远都不可能当皇帝。
韩信最早跟着项羽。项羽让他当了一个军事参谋,不过他提的那些建议项羽又都不***纳。接着他投奔刘邦。先是差点被处死,后来经过萧何的多次推荐,刘邦让他当了一个管后勤的官员——这就是韩信在带兵打仗前的所有经历。
(韩信剧照)
从这个经历可以看出,韩信根本就没有带兵的经验。但是他一开始就出手不凡,背水一战打下赵国。接着又连下齐国七十多城,一举荡平齐国。他为什么那么厉害呢?
理由当然可以归纳出几点:
一是韩信小时候在街头四处混的时候,可能读到过一些兵书。虽然历史上并没有过这样的记载,但是从韩信最后和张良一起整理兵书这件事来看,应该说,他对兵书是不陌生的。
二是韩信对打仗有天然的直觉能力。“天才”这个东西,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存在的。没有天分的人,要想依靠后天的努力取得大成功,其实是比较难的。“天才”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就是他的直觉能力特别强。他觉得这个东西应该这样来做。按照这个方式去做,一下就对了。普通人就很难有这样的判断力。我认为,韩信就是一个打仗的天才。他在战场上有天生的敏锐的把握能力,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
三是韩信虽然没带过兵,但是他对战场是有观感的。他跟着项羽打了很多仗,因为是参谋,因此对战争做过很仔细的分析。接着又跟着刘邦打了很多仗。而且他为了努力推销自己。也做了很多功课。他做的这些功课,都成为他后来带兵打仗的一种准备。这就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句俗话:“没吃过猪肉,但看见过猪跑啊。”
韩信虽然没有带过兵,但是他在落魄之时一直熟读兵书,而且其在项羽帐下做郎中时,也目睹过很多战争场景,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能够及时将军事理论与实战场景相结合、对比来思考。
而且他投靠刘邦之后的每一战,都有充分的时间来做战争准备和谋划,所以他虽然以前没有经历过实战,但是却每战必胜,这也是原因之一。
另外,韩信确实很有军事天赋,他虽然熟读兵书却不拘泥于兵书,他能够举一反三,根据现实场景和具体情况调整战术,比如垓下一曲吹散江东八千子弟兵,这就是兵书上所没有的神来之笔。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熟读兵书的著名人物,那就是兵败常平,成为纸上谈兵的笑料的赵括。实际上赵括完全有可能成为军事天才的,只是赵国的人才培养和用人制度误了他。白起在秦国是一级一级建立军功,通过实战成长起来的战神。而赵括空有理论和天赋,却没有机会在军中历练,终于给他一个机会,就是秦赵两国赌国运的倾国之战。遇到的对手还是百战将军白起,时机上又是朝野急于速决的时候,对于一个年轻的将军第一次挂帅就担起这么大的担子,实在是不堪承受之重。
如果他能够有韩信那样的机会,一仗一仗认真谋划,慢慢的打,很有机会成为一代战神。所以一切自有天意,造化弄人,徒叹奈何,可惜了。
开国皇帝属龙的最多?我没有查过。我也不想知道。
是巧合吗?如果确实属龙的居多,那么,肯定是巧合。
如果生在今天的人,还相信什么“真命天子”,“真龙天子”,豈不是要遗笑大方了吗?
时势造人。历史上的一切帝王,都是因时势而成功的。无一例外。
当然,这里面有个人因素。元末时势是出皇帝的时代,朱元璋成了皇帝,徐达常遇春刘基未能成皇帝,这表明,朱元璋的个人因素是强于其他三人的。但这不能证明朱元璋就是真龙天子。
真龙应该长生不老。但中国功史上的皇帝没有一个是该死不死的。
没有这样的巧合,那一个开国皇帝信这些。这只不过是替皇权找法律依据,因为他们的儿孙很少有知道打天下的辛苦和付出的沉重代价。打天下,作为集团与集团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叫进行的军事与政治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异常残酷。这是双方力量的对决,来不得半点虚***,任何开国皇帝都是唯物主义者!他们是不信鬼神的,只信军事力量与政治力量。
诚谢朋友邀请:肯定不是巧合吧,权力的神秘化,特别是帝王权力,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君权神秘化是君权神圣化的必要条件,其主要内容是"君权神授"。托马斯.阿奎那说:"没有权柄不是出自神的。"西方以"上帝”为托词,中国则以“龙"为蓝本。因为龙腾云致雨,变幻莫测,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华夏子民以龙的传人为荣耀,古代帝王为使王位继承的合法化,大多都以龙的形象出现。古人以十二地支配以十二属象,鼠大牛二虎三兔四龙五,龙居五位,故有"九五之尊"的说法。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直白地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天之权也就是王之权,帝王以"天"‘的名义行使权力,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帝王成了独一无二的"真龙天子"了。
龙图
皇帝***想当,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配位的。尤其是开国君主,为了合法性和正统性,千方百计往自己脸上贴金,谁是"奉天承运"之人?在群雄逐鹿中以武力问鼎大位,不可能使大家心悦诚服,于是有了"天赋异象"超越自然的特证,从而遏制那些萌生觊觎王位的人。君权神授、天赋异象具体的表现就是帝王的出生神迹。例如黄帝是因为其母见雷电绕北斗身感有孕而生;夏朝的创立者禹是因为母亲吞食了神珠意茨而生;商的祖先是其母吃了玄鸟的卵而生;周的祖先是其母踏巨人足迹而生。诸如此类的帝王神迹,都是借"君王"之母的肚子,来建立自已超自然的身份,就象***耶稣是处女玛丽亚因神降孕而诞生的一个道理。
黄帝画像
每一个帝王属相是否属龙谁也不知道,但是每一个帝王的长相和出生都有"神“的印迹,如果远古没有文字记载,:黄帝、大禹等异象天赋靠传说流传的话,那么象刘邦这样活生生的人也具备神的异象就有点滑稽了,司马迁他老人家不是不懂神是否存在,而是为帝王继承找合理的注脚,比方他在《史记》里写刘邦"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蚊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这是人神交合而孕的典型之作,此后,"龙“及其形象逐渐具有垄断性。成为皇帝与皇权的独家标志。刘邦本以泗水亭长的卑微身份夺得皇权,在当时世卿世禄的社会中,自然谈不上"名正言顺"。为了使其地位的合法性与正当性,便在其身份的神秘性与神圣性上大做文章,从而以牺牲其母的贞操的方式,来确立他的"天源“身份。
刘邦画像
既然司马迁开了先河,那么后面的帝王和史家们就无所顾及了。《南史.梁本记》记梁武帝:"初,皇妣张氏尝梦抱日,已而有娠,遂产帝。”《隋书.帝纪》写杨坚“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为人龙颜,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布衣皇帝朱元璋,以和尚丐帮身份拥坐天下,《明史.太祖本纪》作了如下包装"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你说玄乎不玄乎,这样的旧套路一直延续到清代,满族人入主中原后,也学会给自己先祖脸上贴金的把戏,《清史稿.世祖本纪》记清世祖福临"母孝庄文皇后方娠,红光绕身,盘旋如龙形,诞之前夕,梦神人抱子纳后怀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看来维护神圣权力的把戏具有共同性,已经取得大家的共识。特别令人调侃的是,民国时期袁世凯夺取大总统后,也想过皇帝瘾,以"真龙“自居,到处搜求"龙瑞“、"龙迹”,曾冊封恐龙化石为"瑞龙大王",洗澡时先将大鱼鳞带进浴室,偷偷丢在浴池内,以便侍者发现,散布他是顺应天命的"真龙天子“。可惜只做了八十三天龙椅,在全国一片骂声中"帝崩“了。
朱元璋画像
君权神授是旧时代的政治产物,这种政治***的思维定式,成为统摄民众心灵的***。这种政治神化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淡出。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当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