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以”字构成的状语后置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以……为开头,表示目的或原因。例如:“以人为本,以德治国。” 以……为结尾,表示标准或条件。例如:“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以……居中,表示时间或顺序。例如:“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作比较,表示程度或范围。例如:“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以……代指,表示事物或概念。例如:“以讹传讹,贻害无穷。” 以“以”字构成的状语后置句,往往可以使句子的表达更加简洁、凝练,同时也能使句子的结构更加灵活多变。
一个女人说自己在地球上已经活过80多次。她认同宗教家的说法:生命是有轮回的。(这是非常有争议的一个未解之谜。非迷信,本人坚决反对迷信,只是记录***而已)
这个27岁的女人叫凯瑟琳,她长期做噩梦:梦中总是出现各个时期的幻境,特别是经常有战争的场景,她被敌人不断追杀,于是恐惧、痛苦等情绪不断折磨着她,只能请来一位心理学博士。
博士帮她催眠时,竟然意外催眠到她的前世。凯瑟琳说出了自己前世的名字,以及生活在哪个城市或者乡村,也记得自己住的房子里的家具以及房子周围的一草一木,甚至养的宠物狗的名字也是记得清清楚楚。
而且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凯瑟琳竟然说自己已经在地球上活过80多次。
凯瑟琳说自己曾经是埃及时代的女奴,她对那个时期女奴的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说的和历史上的那个时期女奴不差分毫。
她还说自己是西班牙殖民王朝下的乞丐,每天流浪在城市的各个街头和角落,为了一个黑面包和别的乞丐打架……
凯瑟琳还说自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人;又一世做了海盗,整天在大海上肆掠抢夺过往的商船;再一次重生时是一个快乐的小女孩,只是亲眼目睹父亲被人***,她害怕恐惧最后变疯了……
反正在凯瑟琳轮回的生生世世里,她有时是男的,有时是女的,有时是高贵的太太、有时又是低贱的小偷……她每次都是栩栩如生地描绘当时身处时代的背景、以及自己详细生活的场景。博士对她进行测谎,可是,凯瑟琳确定没有撒谎,她说的都是真的!
凯瑟琳说:人的每一世死亡时的情形都差不多。人死后会漂浮在空中,然后可以看见很多光环。人也会越来越愉悦,慢慢飘到云端……
不知道漂浮了多久,忽然感到一阵温暖,自己好像被一个狭窄的空间吸引进去,哦,原来是又要出生,转到另一世开始新的生活!
1948年初,陈诚在东北吹的牛都被***一一打破了,尤其是新五军陈林达部被***突然全歼,更是让东北战场的国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陈诚在东北待不下去了,只好换人,于是千挑万选之后,校长的五虎将之一卫立煌又奉命出山,来到了东北,主持东北战局。
《特赦1959》中王耀武曾经评论校长说,他是连一张卫生纸都舍不得扔的性格,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对。校长对东北的战略价值始终是有所怀疑的。抗战结束后杜聿明力主进军东北,校长就很犹疑。四平之战后,杜聿明力主北上追击攻占长春,校长却要求停在四平就可以了。而在新五军被歼灭以后,校长到东北和廖耀湘谈话时表示,又一次准备放弃东北。
校长之所以有这个意图,是因为他认为东北战场局势已经难以扭转,与其将六七十万国军葬送在东北,不如将这些部队撤入关内,退守华北,确保华北。毕竟这时候国军在关内虽局面被动,但局势还没有到不可逆转的时候,所以他想放弃东北,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寻机与***进行战略决战,扭转局势。
但卫立煌到了东北却毫无这个意思,既不出兵救援长春,也不按蒋的***将部队向关内撤退,而是将兵力向沈阳,长春和锦州三个据点集中,并且到处宣称,沈阳兵工厂自产武器足够使用,沈阳周围可以产高粱米,足够东北国军食用,所以只要坚守东北,再训练三十万部队,东北战局就有办法,有出路,毫无放弃东北的意思。
蒋虽然想放弃东北,但是却不肯自己提出,本来是想另找一个人来提出这个方案,为他背锅,没想到卫立煌和他的想法完全不同,既不救援长春,也不向关内撤退,而且和廖耀湘,范汉杰都闹得很不愉快。这时候蒋才有些后悔了,但是木已成舟,为时已晚,他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辽沈战役就开始了。
***进攻锦州时,蒋要求廖耀湘全力救援锦州,并要求华北派出兵力东进增援锦州,意图当然不完全是增援锦州,而是希望能在锦州好好打一仗,然后乘势将部队拉进关内,退守华北,稳住华北局势。但在这个问题上,廖耀湘始终不肯配合,卫立煌又支持廖耀湘的意见,这就让蒋非常尴尬了。
后来廖耀湘终于奉命增援锦州,却在辽西水网地带徘徊不进,锦州解放后蒋仍然要求廖耀湘兵团西进和侯镜如兵团夹击锦州,意图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冒险将廖耀湘兵团撤入关内,把卫立煌丢在东北算了,但廖耀湘还是不解风情,拒绝执行命令,因为他想的是直接从营口撤走,而不想去锦州附近冒险。
关键时刻又是卫立煌同意了廖耀湘的意见,于是廖耀湘兵团向南转向营口,结果在半路上被***包围,这时候因为廖耀湘的指挥部被打掉了,各部队乱了,四十九军郑庭笈直接和卫立煌联系,卫立煌又命令郑庭笈直接撤回沈阳。也就是说,卫立煌实际上也不支持廖耀湘南下营口,而是想把部队留在沈阳,但却没有明说。
所以,廖耀湘在辽沈战役期间的表现始终让人很费解,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反正他既不愿意增援长春,也不愿意增援锦州,又反对直接放弃东北,这就成了不战不走不降的局面。也是因为东北国军在辽沈战役中始终缺乏统一指挥和行动的统一方向,最终导致锦州率先被解放,廖耀湘兵团以意外的形式全军覆没,沈阳和长春不战而降,东北也就全部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