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扰,即自己滋扰自己,自作自罪;全句比喻本来没有事,有人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出处:《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扩展资料: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shì shàng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出处
『唐书』『陆象先传』唐代陆象先,曾在益州任都督府长史兼剑南道按察史,后又任蒲州刺史。他处理政事提倡仁恕,反对严刑峻法。 有一次,有个小官吏犯了罪,陆象先只是责备了他几句就算了。小官吏的上司说:“像这样的罪犯应该判杖刑。”陆象先说:“人情是相差不多的,我的话难道他不了解吗?如果要用杖刑,应该从你开始。” 陆象先经常对人说:“天下本来没有那么多的事,只是庸人自找烦恼,(“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把事情越弄越复杂。处理问题只要能弄清是非,正本清源,事情自然就简单了。”
释义
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扰,即自己滋扰自己,自作自罪;全句比喻本来没有事,有人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出处:《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扩展资料: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shì shàng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出处
『唐书』『陆象先传』唐代陆象先,曾在益州任都督府长史兼剑南道按察史,后又任蒲州刺史。他处理政事提倡仁恕,反对严刑峻法。 有一次,有个小官吏犯了罪,陆象先只是责备了他几句就算了。小官吏的上司说:“像这样的罪犯应该判杖刑。”陆象先说:“人情是相差不多的,我的话难道他不了解吗?如果要用杖刑,应该从你开始。” 陆象先经常对人说:“天下本来没有那么多的事,只是庸人自找烦恼,(“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把事情越弄越复杂。处理问题只要能弄清是非,正本清源,事情自然就简单了。”
应该是庸人自扰
【读音】yōng rén zì rǎo
成语“庸人自扰”作谓语、宾语:指自己找麻烦,现多指自寻烦恼,用于自嘲。
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无事而去自找麻烦。
出自:罢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为政尚仁恕。司马韦抱真谏曰:“公当峻扑罚以***,不然,民慢且无畏。”答曰:“政在治之而已,必刑法以树威乎?”卒不从,而蜀化。累徙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小吏有罪,诫遣之,大吏白争,以为可杖,象先曰:“人情大抵不相远,谓彼不晓吾言邪?必责者,当以汝为始。”大吏惭而退。尝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第澄其源,何忧不简邪?”故所至民吏怀之。
这里的意思是看明白了一些负面的或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而懒得揭穿,其中的心理意义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超然,历经人情事故,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切顺其自然,即使对自己不利的东西也能泰然处之,这是一种积极态度。
正如《赵公元帅训世歌》——金玉良言持家经中所说: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也就是说,如何制止毁谤?只有不去辩白。如何停止怨恨,只有不去争辩。
另一方面是压抑,也就是一种无力感。面对一些看不惯的东西,明明知道不对,自己又无能为力,只能退缩躲避,眼不见,心不烦。这是一种消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