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xià lǐ bā rén]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下里巴人不是贬义词,是一个中性词语。
下里巴人,汉语成语,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自战国·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下里巴人是一个古代民族,其成语出自《史记》,指的是言语含糊不清、不清晰明了的样子。
因此,下里巴人成语的含义是指说话不明不白,含义模糊、不清楚。
它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形容说话不清不楚或掩盖真实意图的行为。
下里巴人指的是不务正业、做事不端的人。
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传说,相传有个叫下里巴人的人,每天都在懒散享乐中度日,没有任何真正的事情要做。
这个成语经常用来批评那些无所事事、缺乏责任心和工作效率低下的人。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通俗易懂。
反义词:阳春白雪。
例句:咱们既要会欣赏阳春白雪,也要会观赏下里巴人。
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译文:
下里巴人:
【解析】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成语意思是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出自《对楚王问》。
成语例句:文艺要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广大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也需要阳春白雪。
下里:乡里 巴人:巴蜀人。下燃唤里和巴人本是楚国时期的两首民间歌谣,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和阳春白雪相对应。
例如:平凡的世界就属于通俗文学,而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就属于高雅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