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槁木死灰,心如槁木死灰前一句是什么

tamoadmin 成语解读 2024-08-08 6 0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为什么用了一首《昭君出塞》的诗?

首先说一下此句出自宋代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全诗如下: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过

心如槁木死灰,心如槁木死灰前一句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心如槁木死灰,心如槁木死灰前一句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计城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是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

心如槁木死灰,心如槁木死灰前一句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薛姨妈送宫花为什么没有李纨的?

如果是我们现在这个年代,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丈夫不幸去世,虽然留下一子,但双方亲人都能够为女子的将来考虑,适当的机会,遇到心仪的对象,再嫁是每个人都理解和认可的。一切以女子未来的生活为考虑。也可能会因为财产和孩子抚养权的问题发生***,但绝不会阻碍女子去与留的权利。即使暂时不嫁,女子就职、社交、参与***活动等等,没有任何限制。

而《红楼梦》的背景大致是清朝早期,首先要了解那个时代。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发展拖着一条几千年的沉重的礼教大尾巴,积累了太多的繁文缛节,对女子尤其有更多的束缚。要三从四德,从一而终,逆来顺受,相夫教子,推崇一些贞洁烈女。李纨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就造就了一个心如死水的寡妇。

李纨父亲虽为官宦,却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故李纨幼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李纨的娘家就是这样打造培养女儿的。

到了荣国府,李纨不幸青春守寡。从小在娘家的教育,就果真得了这样的因果。因此李纨“心如槁木死灰”,只有一心教育儿子贾兰。

封建礼教制度熏陶下的人们,像薛姨妈,她一一告诉周瑞家的,把花按照顺序送出去,唯独没有李纨,这是对李纨守寡守节的一种默认,也是社会对守寡女子约定俗成的态度。似乎李纨就应该不涂胭脂不涂粉,就应该素面朝天,此生与花儿朵儿再无缘分。

年轻的李纨,除了在大观园里,与年轻姑娘们一起的时候,偶尔有个欢声笑语,此外就只能幽居于稻香村里了。

封建礼教摧残了青春的李纨,按她的曲词说,虽然晚年得了富贵,但“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个人以为,是因为李纨自己和贾府里所有的人都心照不宣,知道李纨一心一意抚养贾兰,别无二意(书里说了,李纨的心如同槁木一般,大致这个意思,很可能不够准确),所以她不可能戴任何花的。——这是第一层解读。

《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时代,虽然作者故意做了模糊处理,避免实指,但是属于明清等封建专制社会晚期无疑。那种社会,对于女性的“三从四德”“从一而终”“清白贞节”等道德要求已经达到很变态的程度。

李纨作为一个年轻的寡妇,丈夫死了,她按要求应该时时刻刻做出“悲痛欲绝心碎断肠只想跟着丈夫去了只因为还有儿子要抚养才暂时不***”的状态,才是“守礼有德的贵族人家好媳妇”。这种状态下,别说戴鲜艳精巧的“新鲜样法堆纱的花儿”了,连正常的脂粉化妆她都不被准许:

尤氏出神无语。跟的丫头媳妇们因问:“奶奶今儿中晌尚未洗脸,这会子趁便可净一净好?”尤氏点头。李纨忙命素云来取自己妆奁,素云一面取来,一面将自己的胭粉拿来,笑道:“我们奶奶就少这个。奶奶不嫌脏,这是我的,能着用些。”李纨道:“我虽没有,你就该往姑娘们那里取去。怎么公然拿出你的来!幸而是他,若是别人,岂不恼呢。”尤氏道:“这又何妨。自来我每逢过来,谁的没使过。今日忽然又嫌脏了。”(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没出嫁的姑娘包括丫头,出了嫁的媳妇侍妾,正常过日子都是要涂粉擦胭脂的(可参见“喜出望外平儿理妆”那一回)。但老公死了做了寡妇,就不能再艳妆,而必须是“未亡人=等死人”的状态。不但不能化妆戴花,连衣服都不能穿大红大紫的喜庆颜色:

二人一齐踏雪行来。只见众姊妹已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的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所以薛姨妈送宫花为什么没有李纨的?因为那个阶层的人上上下下都认为“寡妇不能戴好看的花”,就这么简单。